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海量阅读研究所 >> 浏览文章

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4/18 9:15:10  加入收藏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我的孩子完成“本职工作”已经费力了,还是少读课外书,集中精力务正业的好。

  对于这种看法,我们还是听听苏霍姆林斯基的见解吧。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正因为功课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很艰难,所以我们更好鼓励他们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这就好比让一个在封闭屋子里干活干久了的人,到鸟语花香的园子里散散步。否则,他们对于学习的理解将是枯燥和无法忍受的。

  有些孩子不是不聪明,而是开窍较迟。用教育学家的话说,是思维暂时处于沉睡的状态。那么,怎样唤醒思维,使他们蕴藏着的聪明苏醒过来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多读有趣的课外书。当孩子怎么努力也解不出一道别人看来很简单的数学题时,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做的——他说:“孩子,放开吧。你先看看这本漫画书,回头再来想。”

  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

  1.教师先做读书人。

  手不释卷,乐之不疲。哪怕教师读的是和教学完全没有关系的克里希那穆提或者《圣经》、佛典呢——教师沉醉于阅读的精神状态,教师言谈举止散发的书卷气息,孩子是能够觉察、能够嗅到,渴望察觉、渴望嗅到——理应察觉、理应嗅到的。书香班级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模式,一切都需要因地制宜。当教师发自内心热爱书籍的时候,适合班级的劝读、促读、诱读措施自然也就有了。要学会偷闲。

  2.班级一定要成为储量丰富的书库。

  募捐购置也好,学生捐书也好,设法把学校图书室的书分到班级也好。每日在孩子中间流转着的好书,是班级精神成长的清洁充沛的水源,也是学生家庭购书的有力指导。流水不腐,即便是那不爱阅读的——我承认,我没有本事让所有的孩子都热爱阅读——身在这样清流潺涓、书香蕴藉的班级——他们将不易变得凶蛮、油滑、可憎。他们只是比较调皮而已。

  3.“读书课”固定到课程表,让读书成为家常便饭。

  阅读是个人行为。真正的阅读主要都是在家中进行的。要想让(校外的、自主的)阅读成为班级普遍风气,必须将读书的种苗播种、耕耘在课堂。如此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所以,一定要把“读书课”固定在课表内,让读书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成为呼吸一样自然而有节律的事情。

  4.倡导亲子共读。

  调动一个是一个,以期教师在教室付出的努力,获得学生家庭的呼应和支持。

0
0
关键字:学生 阅读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