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新教育网 作者: cxjyzjw 已有0人评论 2016/9/6 15:13:27 加入收藏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人生就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土壤并不断成长。
我非常幸运,2012年8月23日晚上,听到了程老师的《快乐的启蒙化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反思》,他描绘出的,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愉快、高效,老师课堂教学的轻松、优雅、幸福,是多么美好而幸福的理想境界。您想,“‘菜上齐了,请慢用。’老师躬身退下。”老师是多么潇洒啊!从此快乐化学的种子就种在了我心里。
2013年1月18日,随着山东省中小学远程研修规划项目《快乐的启蒙化学》的启动,我正式接受启蒙,快乐化学的种子在我心里落地生根。
经过一个学期多的边做边学,我勉为其难地在2013年10月20日《快乐的启蒙化学》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提供了一节研讨课,因为我知道我自己的水平,在程老师和学校领导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没有想到会得到与会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那次会议,张厅长在现场听了我们四个实验学校老师的每一节课,并在下午的报告中分别鼓励了我们。
但是那一年的经历,何止是崩溃呀。不爱学习的同学多(实验开设在了最低层次的班级),化学课成了他们放松自由的天堂。
光阴似箭,时间如梭,同学们迎来了他们的毕业季,大家从我给他们的毕业留言中就可以看出那些经历。
致亲爱的同学们: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快乐化学带给我们的每一次邂逅都如在昨日。
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时绕耳边,灿烂脸颊,常闪眼前。
虽然我为同学们的吵闹,发过火,流过泪,也闭口不言过,但是,快乐第一,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与同学们在一起,我看到了生命的本色:纯粹而自然;
与同学们在一起,我发现了青春的靓丽:甜美而清新;
与同学们在一起,我领略了快乐的真谛:简单而自在。
感谢同学们!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同学们总会给我适当的提醒,提醒我要继续努力修身养性。
感谢同学们!在我倍感沮丧的时候,同学们总会送我贴心的安慰,安慰我同学们保证越来越好。
感谢同学们!在我无力向前的时候,同学们总能鼓起我继续的勇气,传递给我坚持的动力。
明天,同学们就要奔赴各自美好的未来了,路途遥远,谨以傅雷在他的译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中的译者献词与同学们一起共勉: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吧!
我的留言令他们意外,他们给我的留言更是令我百感交集。
孔颖同学写了两页还没写完,第三页上还有补充。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发现,在他们心中,我只是他们的一个朋友,一个不歧视他们的朋友,是心里觉得对不起的朋友,因为自己没有学好化学。我是老师,没有真正引领他们进入化学的殿堂,是我对不起他们,但是他们却对我说对不起。因此,我感觉到提高教学能力成为我内在的需要。
《快乐的启蒙化学》所隐含博大精深的化学思想和符合科学规律的教育理念,也促使我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实验的功能价值,学生的本能天赋,做中学的深刻意义。动手做,做中学,成了我的第一选择。
1.立足于实验,尽展化学魅力
从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开始,白纸显字,斩妖除魔,魔棒点灯,海水晒盐,制取硫酸铜单晶,镁条分别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大象牙膏,面粉的爆炸、氢气的爆炸,液体的瞬间结晶······到现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课本上的实验是必做的,课本上没有,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凡是能做的,总是想办法,挤时间做过之后才能安心。做实验的次数与实验个数,远超过我上学期间和2012年之前的工作中实验的次数与个数,对实验的功能价值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纸面上的知识也有了新认识。
但是做的越多,发现的问题也越多,这些问题也就成了促使我不断阅读的源动力。
2.立足于教学,带着问题去阅读
最近4年看了之前近40年没有看过的书,化学专业方面的,课堂教学方面的,学生管理方面的,心理学方面的,生命规律方面的,甚至是自我认识方面的,总之,凡是有益于教育教学的,我就会找来读一读。(详见我的读书单,已达上百本。)
3.立足于自我,我们开始了反思
为了自我的成长,反思也成为一种内心的需要。虽然有些反思看起来还很幼稚,我觉得它们却也是思想的萌芽。
4.立足于课堂,营造快乐的学习生活
在项目的带动下,日常磨课的过程中,忽然间发现自己对教材内容和处理方法有了一不样的想法:我们的每一次课能不能设计成一件完整的事件,而不是以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为主体,相反是以完整的事件为主体,让这个事件承载起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课堂就会成为同学们完成化学事件的天地,化学实验室更应是他们做化学的场所,知识与技能是成功做化学的保障。想成功是人的自然本性,他们也一定会更加乐意并主动掌握知识锻炼技能了。学以致用,也不再是单纯地书面练习纸上谈兵了。例如,第5节 把绿色粉末变成红色铜——制取金属,这一节的设计源自于我们2014年的一次磨课,把三个实验,碱式碳酸铜——氧化铜——硫酸铜——铜,有机地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物质制取中。
5.立足于教材,把握实验与知识的关系
这种想法被程老师认可并接受以后,我对教材的思索一发而不可收拾,在一遍又一遍阅读思考教材稿的过程,一个又一个想法不停地冒出来,现在有文本可考的就有2万多字,70多页,300多条。程老师说我的想法有80%被采纳,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把握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自己觉得有些想法已经转变为一种思想,深深地烙印下来,也逐渐地体会到了求真、务实、质疑等多种科学精神。
6. 立足于探究,实现自我的突破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我们自己对问题的不断地探究,甚至是带领他们一起继续探究,体验甚至发展知识,为知识找到新的出路。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就是我这两年不断地思考,并努力去做的结果,也被程老师写入教材中。
现在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意外的收获还有很多,2013年10月那次现场研讨课之后,项目组连续三次的工作会议上都有我的发言:“还学生自由的空间”、“将化学学习转变为真正的化学生活”、“快乐启蒙道,点滴成长路”。
2013年获山东省第四届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2014年获曲阜市首届初中理科实验技能比赛一等奖,获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2015年获第14届济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获济宁市第四届优秀自制教具二等奖,获山东省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同时参与辅导的学生项目获一等奖。
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参与开发山东省远程研修课例,三个课例均被采用为课例学习资源。
这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化学生活,快乐无限”地继续下去。
7.立足于学生,快乐长远的发展
2012年我利用休息时间带领3个同学探究了定量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实验,获得了山东省第四届初中生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没想到今年高考之后,其中的颜睿又来找我,非要给我当助教,帮我回复作业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与感想,有问必答,写得密密麻麻,完全是我的风格。
他还自主做了色素层析实验,自己记录了实验的成败过程并发表在他的QQ空间中。
还有两位同学杨博宇和高熙,他们是今年初三毕业的学生,我去年所带快乐化学实验班的同学,在中考之后,自己买了化学药品后来到实验室找我,两个男孩子,猜猜看,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先自己用纸折叠成玫瑰花朵,然后把它们放在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让硫酸铜晶体在玫瑰花朵的表面析出,得到晶体玫瑰。他们连续多次实验,直至得到自己满意的漂亮的晶体玫瑰,并涂抹了指甲油进行保存。
快乐化学之花开了,您听到了吗?
后来高熙在QQ上问我:“老师,大学报化学专业怎么样?”
“你自己喜欢就可以报。”
“嗯,哪个大学化学系好点呀?”
“现在我也说不准,注意留意高校信息,他们也还都是发展变化的。”
在我感到最困难时候,程老师鼓励我说,假若你一次能影响一个人,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影响的人也就多了。我看到,我们的团队在不断壮大,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
时刻都是起点,我们仍在继续。。。。。。
2016年8月26日星期五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