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 >> 浏览文章

习题的真实性及解题的现实性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教育局教研室 作者: 程同森 已有0人评论  2019/1/21 22:27:11  加入收藏

二、真实性习题如何引导出能动、现实的解题活动?

有教师谈到自己教学中的困惑时这样说,“最近学到酸碱盐,很多学生对于酸碱盐的概念,性质,化学反应都很清晰,但在做习题时频频出错,我觉得他们的接收后的整合与输出有问题,怎么解决呢?也是让人苦恼的。”

这位老师的苦恼源于学生“接收后的整合与输出有问题”,大约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生了困难。下面就以一个简单的探究习题为例,尝试说明一个真实问题怎样才能引导出能动、现实的解题活动。 

 例题:“怎样检验变质的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如果学生通过做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抽象已经掌握了氢氧化钠的性质,熟悉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也通过实验知道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它可以和哪些物质起反应,发生什么现象等),学生的“清晰”属于这种情况,该习题就是一个进入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在解题中,需要先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溶液中的离子检测问题,即是否还存在OH-?学生往往认为直接利用碱的性质就可以,比如用酚酞或某些金属离子,观察溶液有没有变红或出现沉淀。但由于存在CO32-离子的干扰,让这种尝试归于失败。存在碳酸根离子干扰的情况下,该怎么办?这是问题解决的核心,也是无法从课本里直接找到答案的,却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地方。以往,在这样关键的地方很多教师是领着学生走过来的,或者直接拎起学生由老师抱过来的,当时学生是会解这个题了,但再遇到类似的习题,由于没有建立起排除干扰、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方法,学生还是不会做。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需要学生独自设想或合作讨论防止碳酸根离子干扰的方法。——从溶液中除去碳酸根离子——怎么除去?——转化为沉淀——过滤后再检测滤液中是否含有氢氧根离子就可以了。这时,学生最愿意亲自动手实验来完成自己设想的这个方案,那就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对这类实验探究题由纸上谈兵转入实战演练才是解题的最佳路径。当然,不是每一个习题都要这样,但是,具有实验背景的各类习题都要选出典型例题去这样做。

经过这个实验操作,学生会亲身感受到排除干扰、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方法,再去解决同类的习题时,可能会较为顺利的实现迁移。

例题: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序号)。

 图2 实验装置

Fig.2 Experimental device

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A装置制取的氧气中混有少量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用于除去CO2的装置为          (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气体的吸收装置E中的试剂为         。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G装置的作用是                         。

虽然这个习题与刚才的问题情景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仍是如何排除干扰,控制变量的问题。如果学生首次接触这样的习题依然不知所措,让学生组装这套装置,亲自感受这个测定过程也是完全必要的。

我们总是说,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但总没有把实验的作用提高到“不做实验就不知道化学是什么(刘知新)”的高度。没有实验这种感性活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现有发展水平(基础)”就是悬空的。但很多教师为了赶时间往往只是把习题讲给学生听,学生心中缺乏实验的感性,听来听去还是无法真正理解,表面上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大量的习题,但往往是水过地皮湿,能够抓在手里的没有几个。如果问学生,有真心喜欢做习题的吗?怕是了了无几。绝大多数学生讨厌刷题,就是因为这些习题与他们缺少心理联系,互不认同,好比恋爱,不让两个人面对面的谈,只给对方一张名片和一份介绍材料,两人能“恋爱”起来吗?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实验,让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现实化的原因。

通过以上例证可以得出,习题若能起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一是要保证它能被学生感受和理解,是个真问题;二是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调动起学生做题的欲望,让解题成为能动性活动;三是通过必要的实验、讨论、反思等让解题成为现实性活动,成为学生与习题能动的、现实的双向对象化活动,而不仅仅是只在文字符号圈子里打转转的思维活动。我们将采集纸上谈兵做习题与用上述新方式做习题的对照实验数据,进一步佐证习题改革的效果。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4]在学习这个再生产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实践中,习题作为一种学习对象,解题也要遵循上面的认识论和知行观。


参考文献

【1】微信公众号《咬定青山》《一个基于实践学习观的‘问题——活动’观课量表》

【2】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26—128

【3】程同森.快乐化学(修订版).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94—107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0
0
关键字:习题 最近发展区 真实性问题 感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