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陈世联:以学前事业投入与教育质量阻断贫困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作者: 陈世联 已有0人评论  2019/8/24 20:21:54  加入收藏

 所以,赫克曼在《人力资本政策》中明确提出,将人力资本的投入直接指向幼儿是对社会资金的更有效的利用(Carneiro & Heckman, 《人力资本政策》,2003)。

三、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提质量

在学前教育领域是不是有高投入就一定有高回报呢?不!如果我们期望投入有高回报,那需要有质量的学前保育与教育。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学前保育和教育的巨大价值。全美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协会(NICHD)对1991年出生的1364个新生儿开展的研究表明:在公立机构中,低收入家庭儿童得到更高质量的保育,保育的质量能预测儿童发展的成果:语言、学业、社会技能(贝克罗来纳大学玛格丽特R伯奇纳尔,2018)。

从短期效益看,可以提高儿童的入学水平,有效预防未来的学业失败。从长期效益看,可以极大提高国家人口的教育质量,降低失业率,减少犯罪和人生失败的比例。从宏观效益看,在缓解贫困-就业-育儿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社会贡献作用。

第二,幼儿期是一个不可等待、不可逆转的时期,从受教育机会与教育质量看,质量和机会同等重要。

全民教育全球监测发现,“正在致力于保障所有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众多国家,因偏重教育机会而忽视了质量问题。” “一味地扩展服务范围而缺乏对于质量的关注,那么幼儿个体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长期发展都无法从中获益”(OECD,2012)。幼儿从一个劣质服务机构中退出并不能弥补所遭受的机会损失(OECD,2006);而如果持续接受劣质服务的话,对幼儿发展的损害将会更大(NICHD, 1997)。所以经合组织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学龄前的保教服务能够使儿童、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受益,但受益的程度取决于项目的‘质量’”(OECD,2012)。赫克曼的研究也在多处表达了对早期项目质量方面的重视,以政策倡议为主旨的文献常反复出现“高质量的早期干预”(Heckman,2006)。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最佳做法是将学前教育计划(比如,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与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结合起来,将公共资金投向最易受到伤害和处境不利的幼儿,以确保他们能够接受有质量保证的保育和教育。

第三,从“筑建国家财富”的高度看待学前教育。这是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认同的理念,发展学前教育实际上已成为很多国家社会和人力资源的最佳发展领域。重视学前教育就是重视国家未来竞争力。诸多发达国家经验表明,通过市场经济调节不再是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案(因为它不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也不能保证教育质量问题),充足的国家公共财政投入才能确保学前教育质量,并且提高学前教育公平的水准。所以,我这里提出:政府不仅仅是学前教育经费保障的投入者,还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驱动者。

第四,从师资队伍看,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保育教育质量的保障。幼儿教育师资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态度是保教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一个国家的幼教师资政策(包括聘任制度、培训制度、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往往决定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天上午全国政协邵鸿副主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从他那个层面提到这一点,我当时心潮澎湃。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尔教授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教育和培训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入(Becker,1993)。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幼教师资严重不足和专业水平低下的问题。因此,最重要的是需要“通过人事政策提高质量”,以吸引和留住训练有素的保教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坚实的基础:幼儿保育和教育(摘要)》,2007)。所以在学前师资队伍上要注意这两个问题,我们发现中国普遍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或者做得不到位。所以,我们的幼教师资缺口很大,流失率很高。

第五,从存在问题看,要重视学前保育和教育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物质环境质量、课程方案质量、教育观念质量、师幼互动质量、机构管理质量、社区参与质量。解决问题之道:可持续发展规划、资金投入使用效能、教育质量监控评估。下面我讲四点具体措施。

1.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而不是区县级政府)的统筹力度和投入力度。省级政府的公共资源配置能力远强于区县级政府,同时他们打赢扶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责任也更大。当然,中央政府的统筹把控能力也要强于省级政府。

2.需求侧的实际比供给侧的服务扩张与政策扶植更重要。我国实践中过度依靠供给端扩大服务范围的做法是存在较大改进空间的,且偏离理想的政策目标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Samia et al(2007)就指出扩张服务的目标很有可能最终异化成为“设施(facilities)建设”。从资金投入看,世界银行指出,直接针对有需求家庭的早期干预机制,其资金投入使用效能要高于供给端的扶植政策(World Bank,2003)。

3.实施项目制试点,关注处境不利地区儿童与教育质量。中国婴幼儿早期发展干预“养育未来”项目。2014年,干预重点:儿童营养与养育方式。联合国儿基会-教育部“爱生幼儿园”项目。2015年,干预重点:师资培训与幼儿学习资助。中非合作建设和平与可持续未来“游戏与抗逆力”项目。2017年,干预重点: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游戏。中国农业大学“乡村社区大学”项目。2014年,干预重点:幼儿园家长。

4.未来会来,以未来意识培养未来的人。在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往往考虑的是政策、体制与机制等,容易忽略的是面向未来的人的与育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当下的“教育已经一头闯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历史上第一次,它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而这个未来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如此巨大,以致于今天的学校教育必须立即展开新的挖潜运动——身体挖潜、文化挖潜、科技挖潜、大脑挖潜、心灵挖潜......不能不关心未来,未来的重要性已经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需要为未来做准备,甚至参与创造未来(《看见看不见的未来》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未来意识给教育增添新视角、拓展新思路、注入新观念。我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需要一种更具“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尤其要重视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培养。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美国的高宽课程和STEM教育,中国的安吉游戏,就是以未来意识培养未来的人!

谢谢各位。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