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在中小学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创新教育网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16/3/28 15:30:51  加入收藏

——2015“两会议政”(8)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

  2013年11月26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专门到曲阜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座谈会”上向中华儿女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号召,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2月24日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13次集体学习时所发表的重要讲话,则就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做出了战略部署。

  教育战线要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座谈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3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3)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13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中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是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13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中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融入社会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13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教育战线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条主线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完善和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从小打下民族文化的精神印记(1)要强化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从2008年开始,山东省已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了《传统文化》必修课程,旨在通过传统文化的诵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同时,拟积极探索如何开设高中传统文化课程。(2)在德育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在道德建设上高举独特的人伦道德情怀。中小学教育必须结合具体的生活实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从小为孩子们打下未来中国人的“道德标识”。(3)在智育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给未来的每一个公民打下中华文化的根基,烙上“中华文化标识”!一是语文课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语文课要强化汉字教育。近年来,著名文化学者欧阳中石先生反复强调: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字符号,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最伟大的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更是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标识。因此,有学者认为,“识字过程也就是接受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过程。”[1]其次要适当增加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比重。再次要强化中华文化经典的教育,确定每个中小学生必须诵读的中华文化经典篇目。二是历史课要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人物教育。在中华民族50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哲学、历史、军事、科学、医学、农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和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这些人物的业绩、精神和品格,本身就是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三是在体育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体育与中华文化在其精神品格上是一脉相承的。正如孔子所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传承中华优秀体育,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实上,在民间流传至今的踢毽子、抽陀螺等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体育的群众性和娱乐性;而武术、太极拳等项目则充分体现了外柔内刚、修身养性的民族文化精神。在大中小学中推广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必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四是在艺术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中华传统艺术是历代中国画家、书法家、手工艺者、诗人、建筑师等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他们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及其环境的独特理解所呈现给后人的、反映中国社会历史生活的波澜壮阔的文化画卷。中华传统艺术遗产极其丰富多彩。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传统服饰等等,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累和不断的创造性发展,浸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必须系统强化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五是在实践活动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节日也最能代表和体现传统文化的特征,可以说,传统节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与符号。传统节日作为特定的中国印象应该烙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记忆与民族团结与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中国的节日与西方的节日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西方节日有更多的人文娱乐气息的话,中国的传统节日则更多地浸透着中国人的以家庭为核心的传承传统、团圆和谐的人文情怀。中小学要把传统节日教育列入活动课程,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蕴,开展多种形式的节日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社会各界与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六是在家庭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文化是以仁为核心的,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家庭生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适宜的滥觞之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必须把家庭生活作为青少年重要的中华传统美德实践场所。

0
0
关键字:中小学 大力 弘扬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2015 两会 议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