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来源:张志勇博客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17/3/9 17:51:46  加入收藏

——2017年两会议政(7)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完善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与其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直接地面向就业,特别是面向青年就业,职业教育对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谐发展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在我国,每年平均有 280 万个家庭通过高职实现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

  职业院校正在成为高素质产业大军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契合产业升级、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人口的60%以上,特别是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从业人员已经有 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低端制造”向“精品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区域间、学校间发展不平衡。二是从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看,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高,人们对教育的选择仍然是先普通教育后职业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淘汰教育”,上不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孩子才不得不选择职业教育。让孩子上职业教育是绝大多数家庭一种无奈的选择。三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不健全,积极性不高。四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契合度弱,技能人才的供给不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有超过 200 种工业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全世界都在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然而,强大的中国制造背后也存尴尬。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19%,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不足 5%。

  现就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格局中,各地普遍存在着先普通教育、后职业教育,甚至一味重视普通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的局面。发展职业教育,各地必须改变重视普通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的局面,将职业教育纳入县域、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作为促进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为促进就业的根本之策。为此,必须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学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制,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通过“2+3”、“3+2”,实现了中职和高职、专科和本科层次职业的贯通培养。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从企业用人看,反映中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的年龄尚小,企业不太欢迎。现在的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所谓贯通培养,尽管在贯通培养方案和合作培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学生毕竟是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学校接受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实施上,难免存在许多重复。同时,不能不承认,各地推进“2+3”、“3+2”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有很强的拉动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招生的动机。

  总结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经验,建议在以下两个方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学制改革试点:(一)试点“2十1”综合高中。即在普通高中实行“2+1”分流教育,前两年学习普通高中课程,后一年在继续修业文化教育的同时,与高职学校合作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实施分流的前提这些普通高中生没有机会升入普通本科接受高等教育,将来志愿接受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些学生可以通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二)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市、区)试办初中毕业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欧盟一些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有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而且有人把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称为当年台湾经济起飞的重要支撑。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市)举办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事实上就是逐步把一些办学实力较强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其积极意义:一是有助于统筹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在一所学校内实施五年制贯通培养,既有助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更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三是中高职教育并举,拓展了升学通道,有助于社会和家长在心理上接受职业教育。

  三、改革职业行业协会。长期以来,我国各地行业协会都是行政部门的附属组织,带有非常强烈的行政管理色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正在清理整顿官办行业协会,与行政部门脱钩。脱钩只是形式,关键是要把行业协会办成各个行业企业代表组成的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行业自律、完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实施职业资格准入的作用。国家应该加快推进国家、省两级行业协会的改革力度,由各个行业的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组建新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能测试、资格准入、校企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消除一切就业学历歧视。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往往将大学以上本科学历、甚至将所谓“211”、“985”高校,作为参与竞聘的基本的学历要求。这在全社会,一方面助推了“学历主义”,推动了“应试教育”;另一方面,恶化了职业教育环境,使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选择边缘化。建议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业外,一律不得把学历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入职招聘的门槛。

  五、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破解经济转型发展和就业难题。职业教育要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行业企业参与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一方面政府要更加主动地履行好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行业企业作用,激发企业参与和学校办学活力。

  推动校企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不能不承认,对于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着“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建议政府出台具体政策,通过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适时启动《校企合作法》立法进程。

  六、全面保障企业工人的合法权益。职业教育有没有吸引力,不仅要看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入职待遇在同龄人中的起薪水平,人们的职业发展前景,更要看全口径的工资待遇,即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现在,大量的中小学企业用工,不给工人交纳各种社会保险。提高企业职工的获得感,不但要保障工人获得基本工资待遇的合法权益,更要依法建立健全工人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各级政府改善职业教育外部环境必须着力加强的重要工作。建议国家启动落实中小学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待遇专项治理行动。

  七、设立“大国工匠国家奖”。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建议设立“大国工匠国家奖”,像重奖国家科技人员一样,奖励生产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技能人才,引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