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张志勇:智能时代学校教育变革的趋势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20/3/31 17:04:10  加入收藏

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智能化的时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发生哪些变化呢?

一 、课程组织从分科走向综合,课程编制的逻辑从“学科逻辑”转向“主题(课题)活动逻辑”。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需要综合化,课程组织将从分科走向综合呢?这是人工智能时代对未来人的需求。

学校教育给人的增值服务,从过去单纯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培育转向以人的情感、个性、德性、智慧等的培育,这样的转变需要一个新的教学方式——活动建构。

过去课程一个重要的逻辑是“学科逻辑”。目前,我国的学科逻辑太过强大。而西方教育中,如芬兰的现象教学、美国的STEM教育、项目学习、任务学习,它们都是一个逻辑,即“主题逻辑”。

我国的教育需要调整结构,所有课程组织形态的变化要去学科化,增加主题化课程、跨学科课程和生活化课程,这是一次活动建构,是一次课程结构的重组,更是教育变化的未来趋势。

二 、学校教育将实现人与机器的分工与协作,教育走进人机协同时代。

互联网教学、人工智能进入教育领域,最大的意义在于人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我们将进入一人机协同的时代。

学校教育技术形态要去人工化,我们要思考在教育工作中哪些工作不需要人做,机器能够代为处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实现人机的合理分工,需要机器做的交给机器,需要有人与人之间协同处理的,就要留给教师来进行。

我曾经问过一位校长,他的学生会不会在校外补课,校长说有的学生会去补课,但他不主张学生在外补课,而且他认为学生也不需要在校外补课,这是为什么呢?校长认为教育实现了资源无边界,他表示,2018至2019年,学校已经拥有26000多节“互联网+教学”课程,录制教育教学微视频近3000个,试问这样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还需要到校外去辅导吗?

可以这样预测,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时代是这样的——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建立自组织教学空间。比如,物理教师对课程进行知识点结构的构建,微视频课程供学生课前预习,然后教师在课上就可以进行开放式的对话,这是对未来教学的一个畅想。

但是,用技术去评价教育还是令人担忧的,如自动批阅系统,系统会把学生分数、做题时间等快速给出答案,但我们不能只看到成绩和时间,我们必须要看到数据的背后是人,人是教育的灵魂,所以技术还是要科学的应用于教育之中,决不可滥用。

三、 教育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治理,尊重学生、家庭、学校、政府、社区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治理。

现代社会大家都认为学校很难办,教师的挑战很多,人人都可以批评、指责教育,有人说这是一个中国教育非理性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指责教育的时代,而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益主体。

今天这个时代不是传统的教育治理时代,而是合作共治的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怎么样处理好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区、家庭和教师和学生内部的关系?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治理架构——“合作(多元)治理的架构”,即尊重学生、家庭、学校、政府、社区各利益主体,让大家共同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空间,最终建立一个现代治理体系。

文章根据张志勇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二次学术年会”上的讲话整理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