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思维碰撞课堂研究所 >> 浏览文章

“思维碰撞”课堂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4/1 9:09:02  加入收藏

  (2)学生现实:缺乏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水平的高低,而我国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是不争的事实。

2010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发布了一项对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和南昌6城市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多数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的奇思怪想,模式化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使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受到压制。

  《2011中国SAT年度报告》显示,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SAT的中国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达到“及格线”,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要求的2只占2%。专家分析这是由于中国的教育缺乏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民主社会需要培养理性的公民,“只有具有理性讨论公共利益能力的人,才适合成为公民(亚里士多德)”。在当前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如果不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就会被不同渠道的信息所淹没,难于辨别是非,给学生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2、基于理论

  (1)思维性教学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基础上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在思维性教学方面,中外许多学者都有所论述。如杜威提出了“反省的思维的分析”,并应用于教学过程;加登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实验;斯滕伯格著有《思维教学》,提出了思维三元理论。20世纪40年代,美国将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改革的主题,80年代后,将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我国的批判性思维理论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空白。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水平的高低。在当前信息泛滥围的时代,如果不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就会被不同渠道的信息所淹没,难于辨别是非,无法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公民。

  (2)对话性教学

  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坦率、真诚的有声或者无声的信息交流,是教育者为深刻把握文本的言语、情感、内蕴而组织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多元交流活动。告别独白与灌输,走向对话与研究,是我国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教学改革从哪里突破?美国当代知名学者、教育学家,达克沃斯说得好:精彩观念是智力的核心,精彩观念是独特性、创新性的关键与起点。假若我们把教学改革的价值重点置于精彩观念的诞生上,课堂将会发生根本变化”。“课堂教学必须基于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之上,而学生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观念的独特性中,教学的目的(或价值)就是帮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而精彩观念的诞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拥有精彩观念的机会”。[③]“独特性”源于批判性思维,“精彩观念”表现在思维碰撞。在世界各国教育目标中,“最为一致,也最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能力”[④]。

  (3)互惠性学习

  “互惠学习”是一种提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习者之间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过程中知疑、解疑、发展思维与品格的学习方法。现代意义上的“互惠学习”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也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总体要求。

  3、基于实践

  与新课改同步,我校开始了一些课改尝试。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对于“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理解浅显,学习活动不是指向“问题解决”的比较、分析、推理、归纳、质疑、论辩、评析、模拟等思维活动,即体现学习特征的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而是出现了“一问一答式的全体参与、交流互动;以表现为本的自编自演、说学逗唱;廉价评价下的小手林立、争先恐后;文本灌输式的成绩提高、排名提升;老师讲变成学生讲、老师问变成学生问的知识搬迁……”等一系列课堂操作的偏差。此外,在实践层面存在着影响课改推进的“两大纠结”(两大纠结:老师们担心“课堂互动、学生参与,会影响教学进度,无法完成课时内容;教学变革、课堂活动,虽然能提高学生能力,但同时也影响应试成绩。正如叶澜教授在《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一文中所述“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改革就是多给学生开展活动,减少他们学习知识和大量练习的时间,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向也大致如此,其结果必然降低考试成绩,故万万使不得”)、“三座大山”(三座大山:小组学习“教学变革的鸡肋”;生生对话“难以企及的梦想”;举一反三“扑朔迷离的追求”),小组合作的浅显运用,容易导致课堂“杂乱、低效”现象的出现;单纯的“学生展示”,展示的还是一些基本知识和信息,学生的思维深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教师的课改热情就难以保持,课改的前途也会受到怀疑。

0
0
关键字:思维 碰撞 课堂 理论 建构 实践 研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