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作业改革研究所 >> 浏览文章

家庭作业:究竟多少才合适

来源:中国老师报 作者: 李茂 已有0人评论  2016/4/1 11:58:29  加入收藏

  各科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帕弗泽博士曾经在中小学做过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据她的观察,大多数的家庭作业对学生要求过高,且各科教师间缺乏沟通和协调。“每所学校都应该有一个家庭作业管理政策,但通常都没有意义,因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各行其是,不知道其他学科的教师在做什么。”

  “少量的家庭作业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但大量的家庭作业则没有价值:学生花上1个小时解答10道数学题是没有益处的,要检查一个孩子是否掌握了某项技能,只需要让他做一两次即可,而不需要做10次。很多家长不得不帮助学生做家庭作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紧张感和挫败感,以及无休止的唠叨和纠缠,这是很要命的。”

  或许,学生晚上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的增加,是社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对人要求越来越严苛的反映。

  不过,有的学校针对政府的家庭作业指导大纲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维州一所公立学校规定,7~9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只是要求学生回家完成在课堂上未完成的作业。

  在三一文法学校,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7~8年级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应该在1小时之内。校长理查德•都德说:“关键是养成一种习惯:学生习惯于走进自己的房间,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一旦7年级学生养成了自我管理的习惯,提高了做作业的速度,家长对家庭作业的焦虑往往在第二学期就减退了。

  “但是,过量的家庭作业适得其反。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大量的作业会让学生精疲力竭。因此,如果学生做了1个小时的作业,家长就可以写一张纸条给教师,说明孩子已经做了作业的大部分,但没有完成。在三一文法学校,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出过问题,只是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超过了1小时。”

  平民家长担心作业少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一些家长担心他们的12岁孩子家庭作业过多的同时,很多低收入家庭的家长在担心他们的孩子作业不够多。在莫纳什大学所作的一个研究中,家长们反映,他们的孩子常常不做作业。

  “五六年级的孩子不做家庭作业,因为他们对此不理解,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必须做家庭作业,不理解为什么要重复做在课堂上已经做过的作业。”在墨尔本东南市郊两所平民学校作研究的大卫•辛基尔博士说。

  辛基尔博士的初期研究结果显示,英语水平和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心中有很强的挫败感,这妨碍了他们对子女家庭作业的监督。“这些家长都来自社会底层,他们明白教育跟孩子未来生活的利害关系。他们认为家庭作业非常重要,但又常常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做作业。”

  莫纳什大学的研究证实了其他关于贫困学生的研究结果:成绩落后的学生需要额外的课外帮助,但平民学校的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期待不高,因而布置的作业往往是枯燥、重复性的。

  辛基尔博士和他的同事约瑟夫在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布置更有挑战性、更有趣的家庭作业。比如,要求学生给周末足球赛绘制得分表,为烘焙蛋糕而解出方程式,等等。

  “贫困家庭的儿童面临着学业失败的高风险。”辛基尔博士说,“但如果他们获得激励和帮助,掌握了必需的技能,他们就不会那么抵制家庭作业。”

  家长要掌握教育自主权

  辛基尔博士说,研究并没有证实,“能力强的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家长的普遍印象。但是,这种观点抬高了对学校的期待,尤其是在每年学费高达2万澳元的私立学校。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为了体现高学费不是白收的,他们会给教师施加压力。

  “这意味着教师要向家长证明自己在做着很有价值的事情。如果他们布置了很多作业,这看起来他们对工作非常尽责。”

  对于越来越多的抱怨家庭作业太多的家长,辛基尔博士建议他们把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去告诉校长,他们的子女在七八年级每天作业量不应超过45分钟。这个策略的效果不一,还是有部分家长不敢挑战学校的权威。

  “很不幸,太多的家长丧失了在家里的领导能力,丧失了为自己子女和家庭的幸福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辛基尔博士说,“我看到太多的孩子被过重的家庭作业负担耗得筋疲力尽,尤其是那些父母有很高期待的孩子。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可怕的负担。”

  如果小孩都会算10个乘法题,为什么要他做500题?如果他连10题都不会算,那么要他做500题的意义在哪里?这种反复练到兴致索然的唯一真实目的,是让老师落得轻松。我就发现数学课其实有更有效的教法。无论我教的是什么技巧,我都以重质不重量的原则,出较少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美国名师莱福(又译雷夫)•艾斯奎斯(自《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8月)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