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营造学习法式 >> 浏览文章

赵建华: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下)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赵建华 已有0人评论  2023/5/25 14:57:40  加入收藏


视频播放密码:202305

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发展中心赵建华教授做题为《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的专题报告》。

报告第二环节,赵教授在第一环节讲解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普及教育与知识获取后,继续对知识深化与知识创建进行讲解。

赵建华: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下)

三、知识深化阶段:

★以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和特征,强调能力培养和发展。

★知识深化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通过提高能力水平,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知识深化同发展学生21世纪技能关系密切。

★实现知识深化是变革教与学理念的基石。

★知识深化是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桥梁(过渡阶段)。

知识深化的内涵:

基本特征:

(1)能力导向的教学方式;

(2)充分运用活动教学;

(3)能够有效实现能力目标;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

(5)消除学生的学习焦虑和压力;

(6)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解决当前我国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和趋势;

★考试内容: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协作、信息素养;

★教学知识:非结构领域,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

教学范式:能力导向

目标:解决“优”和“劣的问题

比较好的解决:能力目标

融合的本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融合: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赵建华: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下) 第 2 张

赵建华: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下) 第 3 张

二十一世纪的学习:

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沟通能力。

赵建华: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下) 第 4 张

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只有通过技能和思维训练,才能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基于项目的学习居于何种位置?

赵建华: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下) 第 5 张

如何实现知识深化与创新?

秘诀一:知识要回归真实生活

秘诀二:创设问题情境

秘诀三:鼓励跨学科知识融合

四、知识创新阶段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和特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

★采用自下而上的掌握知识方式,由学生采用类似科学家探究知识的方式获取知识;

★学生在实践社群中从事知识学习,平等沟通和交流;

★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典型代表(新方式)。

关于中外教育差异的比较

赵建华: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下) 第 6 张

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

挑战:教育实践中仍然采用普及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完成知识获取的目标。

表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大班化教学。

任务:变革传统教与学的理念和方式,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达到知识深化阶段的方法和手段。

发展目标:在知识建构教学论的支撑下,在教与学过程中采用实现知识创建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知识与能力导向模式:实现“做”+“知”的融合。走向基于问题的学习(PBL):信息时代的学习范式。要通过优化教育生态,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双驱效应。

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解决方案

赵建华: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下) 第 7 张

深度融合的八大基本要求:

1.实现途径:重视转变理念、关注教学实践;

2.课程变革:遵循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聚焦核心素养;

3.教学范式转变:从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变;

4.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素养是基础,重点向创新教学法转变;

5.课程教学:以知识深化为基础,面向知识创建;

6.实现途径:重视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设计问题;

7.现代教学:关注学习者参与、合作、探究,实现知识建构;

8.教学决策:大数据支持的学习分析。


赵建华: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上)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