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目标教学研讨 >> 教改论坛 >> 初中教改论坛 >> 浏览文章

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困境与突破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姜怀顺 已有0人评论  2016/10/23 9:32:43  加入收藏

  在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客观性、程序性问题几乎独霸人的所有时间,往往不见独立思考。

  2006年12月,前哈佛大学校长拉里•萨默斯访问中国,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记者问道:“你认为一个优秀的哈佛大学生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萨默斯先生说:“正直诚信的品格是我们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我想最重要的是思路清楚,分析问题的时候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考过程。”显然,“思路清晰”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也是训练健康有序的加工过程。聪明与否不在于大脑运转谁快,而关键在于谁的思考方式正确。对于一个头脑聪明的人来说,“思维快捷”只是表面现象,“思路清楚”才是根本。

  人本身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思考,作为能思想的芦苇,他因思考而拥有整个宇宙,自然、社会、星空、人类一切的文明,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成为你的人格、智慧、修养……和你的生命本身。无论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思考都是一种创造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思考,就没有未来。中国目前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拐点,转型期之于教育比之于文化,比之于经济更为敏感,当下教育剥夺学生思考、不重视引领学生思考的遗毒可能在将来若干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它的毒效,实际上现在社会上的表现已初见端倪。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坚信,一个人不依附于另一个人,人格才会完整;一个国家不依附于另一个国家,主权才会独立。所有这些,都来源于打上民族烙印的思想体系,都来源于独立思考。只有思考,才能使教学富有意义;只有思考,才能给学生带来智慧;也只有思考,才能给生命焕发活力。思考赋予我们的全部意义,就是恢复生命本来的样子,使生命更有尊严。

  二、直觉智慧是原始思维创新和公民人格独立的源泉

  学习者与被认知世界的直接接触和体验,是直觉智慧产生的基础,而直觉智慧是原始思维创新和公民人格独立性的源泉。

叔本华在《作为意欲和表现的世界》中写道:“理解力的最初、最简单和始终存在的表现就是对客观世界的直观;这种直观始终是从效果中看到导致效果的原因。因此,一切直观都是属于智力的行动”。叔本华关于直观属于智力活动的论断,不仅具有思想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只不过尚缺生物学的成果作基础。镜像神经元的出现,才真正将直观赋予实际学习意义,也为上述理念提供了生物学意义上的依据。

  镜像神经元,20世纪末由意大利帕尔玛大学首先发现,这个发现证明在猴脑中存在一种特殊网络,能够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内部模仿而辨认出所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并且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心理学家帕特丽夏•格林费尔德表示:“镜像神经元为文化的进化和演变提供了强大的生物学基础。镜像神经元能够直接吸收文化。每一代人都是通过模仿、观察,来教育下一代人的。”

  大道至简人人皆知,但唯独教育者把本应简单的东西无限地复杂化了,不是因为我们的责任心太强,也不是因为我们老师懂得太多,仅仅是因为我们被极其近视的功利主义意图蒙蔽了双眼,仅仅是因为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满足于浅表零碎信息的获得而主动放弃了对本质问题的不懈追问。纪伯伦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于我们忘记了出发点和目的地”。在这里,我想起自己七十年代末学习自行车的情景:父母为了我上学需要,卖掉原本为大姐置办嫁妆的猪崽为我买了一辆“金象”牌自行车。当时农村自行车很少,骑自行车还是一件很光彩很神奇的事情,我对学骑自行车也充满了畏惧。父亲为我找了一位资深教练,并且把自行车后座横绑了一根长长的木棍,这不仅仅是怕我摔着,更多的是怕摔坏自行车。教练第一次训练我准备得很充分,他给我提了六七条要点,并反复叮咛,诸如车向哪歪车把就向哪拐,骑车时要目视前方坐正身子……一迈腿脑海中就全是这些法则。直到我全部背下来后,仍然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学了两三天,并且摔得鼻青脸肿,教练和父亲给我下的最后结论是我灵机不好,太笨!三十年后,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是谁教会了我儿子骑自行车。有一天我问儿子,谁教了你骑自行车,还骑得这么遛?儿子很惊讶:骑自行车还要学?不过就是摔了几个骨碌吗?现在蓦然回首,教育的很多内容是值得回味的。人的生命有着与生俱来的本源性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初中孩子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每天都在接受着教育,以至于这样的教育已经持续了十二三年,在很多方面依靠经验和直觉,无师自通的成分很大。只是我们的老师总是把学生当成了零起点,只是我们太看重自己感觉学生离开我们就不能学习,我们现在的老师和我过去的教练都在干着同一件事情——一个已经长大了的孩子的保姆和一双少年三年前的旧鞋子!当一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情感喷薄的直觉世界经过归纳、概括、抽象,干燥得几近于“无”的时候,当概念化、抽象化、理论化的世界完全取代一个人的生命真实和深刻实践,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呢?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直观、直觉、体验等教育功能认识上的偏颇,尤其是对镜像神经元理论的长期漠视,导致了在儿童教育范式上的一些重大失误。如未能有效地改造孩子早期成长中看到的一切,他眼睛所看到的优雅、良善、礼仪……必根植于他的大脑并形成其独特的行为品格;儿童的模仿及模仿的有效开发,如完整观看伟大人物传记片、高品质音乐会、演讲会,师长的率先垂范,体态、口型、指法等等的早期模拟训练;忽略学生直接阅读文本及参与高水平对话活动;儿童的人性体悟及德性成长,如考察先进工艺流程、参与祭礼场面、游学、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等等。

  三、思维的连续性是真正学习的灵魂所在

  有人以72位具有原创性高水平创造成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人文社会与艺术领域的杰出人士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地研究他们代表性的创造成就及其思维、个性、个人成长历程,揭示了具有高端创造成就人群的特点。其中,超过82%(23人)的创造者被试提及创造过程中思维连续性是创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特点。

0
0
关键字:
上一篇: 立足深层追问,打造教学高效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