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来源:教育思想网 作者: Stavros N. Yiannouka 已有0人评论  2025/8/2 16:15:05  加入收藏

导读在第二届 ETS大会教育论坛上,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首席执行官史彦恺(Stavros N. Yiannouka)发表了题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的主旨演讲,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全球教育创新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始终围绕 “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 这三大核心,即便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一内核也不会改变。史彦恺先生通过分享印度、墨西哥、美国等地的WISE教育奖案例,阐述了如何借助社会情感学习、协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结合 “5C核心素养”体系,探讨了 AI 时代教育应新增的关键能力,为应对技术挑战提供了国际视角。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1 张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如今,每当谈及教育的未来,我总喜欢先问一个核心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我的答案是,我们学习的初衷从未改变——为了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这些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本质。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1 张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WISE的获奖案例,来说明不同背景下,教育者如何通过创新方式践行这些核心本质。

理解自我:以幸福感与正念为根基  

现在人们普遍认同,幸福感与正念已不再是可选的,而是高效学习的基础。2021年,WISE为印度(Dream A Dream)机构的幸福课程颁发了WISE奖。该机构与德里政府合作,在幼儿园至八年级的课程中加入社会情感学习。 

“幸福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的幸福和福祉置于其课程开展的首位,并将“正念”、“自我觉察”和“自我反思”作为其开展课程的三大支点。

这个课程的实践成效显著:本地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也提高了,专注力和正念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3 张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4 张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5 张

2022年,来自墨西哥的AtenteMente机构也获得了WISE奖,他们开发的幸福教育计划聚焦成人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这个项目不仅在实际生活中真实地促进了成年人的幸福感、还帮助他们学会怎样建构健康的人际关系,进而营造一个充满关怀且安全的校园环境;而且得到了当地教育部的支持,使得该项目的实践范围逐步推广到墨西哥范围内的六个州。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2 张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3 张

理解他人:协作是人类的核心优势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优势在于能跨越时空、大规模灵活协作。但长期以来,教育体系过度执着于个人成就与表现。尽管个人成就依然重要,可生活中几乎任何有价值的事,都需要依靠他人、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

2019年,WISE将最高荣誉“WISE教育奖”授予了美国高科技高中(High Tech High)的创始人拉里·罗森斯托克。高科技高中(High Tech High)于 2000 年在美国成立,该校将协作式项目学习作为核心教育方法。对于习惯了学科本位传统课程的人来说,这所学校的教学模式或许会显得陌生 —— 其教室更像是工作室和创客空间。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8 张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9 张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10 张

同样的项目式学习方法在亚美尼亚的TUMO计划中也有体现。TUMO是新WISE教育奖的六名决赛入围者之一,它重新构想了青少年与技术(尤其是AI)的互动与学习方式:通过一系列课后项目,让学生成为数字时代的积极参与者。

不同于将AI用作学科导师或助教,该计划创建了AI辅助学习路径生成器,允许学习者自主探索并打造自己的教育体验。它强调对技术的深度掌握与实践运用,推动从理论理解到实际应用的跨越。换言之,该计划的本质是学习与AI协同工作——这或许为我们思考未来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提供了方向。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11 张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感知真实世界?

“我们如何理解并融入周遭的世界”,这或许是每个身处社会中的人都会发出的疑问。在如今这个高度数字化的世界中,充斥着虚假且令人分心的信息。我们长期浸在这样现状中,都将与现实世界失去联系——无论是自然的物理意义上,还是真理的概念意义上。而科学和科学推理,仍是我们探索、理解并参与现实的最佳工具。

因此,在WISE,我们推崇并认可那些致力于让更多人享受实验室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无论是科罗拉多大学的Fhet互动模拟实验,还是埃及PraxiLabs、尼日利亚StanLab开发的虚拟实验室,这些努力都让资源匮乏地区的学校无需依赖昂贵的设施与设备,就能开展高质量的实验室科学教育。

在自然层面,2023年WISE表彰了哥伦比亚的Opepa(环境教育与保护组织)。这家NGO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帮助儿童与青少年重新连接自然,其工作涵盖自然教育、自然旅游、再生文化及地球承载力认知四个领域,核心做法是将孩子带出教室,让他们直接接触自然。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12 张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13 张

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趋势:在传承中迭代

在2015年的WISE大会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学院的刘坚教授和他的团队做了研究报告,汇报的内容为《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的全球经验》,刘坚教授明确了在教育实践中应当习得的五项核心技能和能力,即文化素养(Culturalcompetence)、批判思考能力(Criticalthinking)、创造能力(Creativity)、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和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2024年12月我们在中国会面时,我曾建议补充三项核心素养 —— 尽管它们并非以字母 “C” 开头,分别是:幸福健康(Wellbeing)、伦理(Ethics)与科学推理(Scientific Reasoning)。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14 张

上述案例虽然都来自中国以外,但我知道中国已有不少学校在践行着“5C核心素养”这些理念。上次应刘教授邀请访华时,我和同事参观了中山附近的桂南学校,亲眼看到“5C核心素养”在实践中的应用,这充分说明其所蕴含的原则具有普遍性。

或许,有人会追问: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些技能与素养会因技术发展而多余吗?我的答案是:绝不可能。

事实上,“5C核心素养”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们直接体现了我们对“受过教育、具备技能的人”的理解。但是我们确实需要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发展和完善。例如,在项目式学习中,应该纳入更多的数字项目。以及,我们的沟通和协作技能应该将人工智能考虑在内,培养学习者与人工智能工作和交互的能力。

这些话题及更多相关议题,将是我们11月24-25日在卡塔尔多哈举办的全球峰会的主题,峰会名为“人类与科技交互:以人文价值为教育核心”,诚邀各位报名参与。

史彦恺:全球教育变革下学生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 第 15 张

最后,再次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在这一重要活动上发言。

谢谢大家!

0
0
关键字:
上一篇: 十大类教育模型的简易图解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