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 >> 浏览文章

镁条燃烧实验问题答辩汇总

来源: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刘月娥 已有0人评论  2016/9/29 15:39:19  加入收藏


46. 固体燃烧发光放热,气体燃烧有火焰,那液体燃烧呢?(如酒精)
酒精燃烧产生火焰。
熔点高于着火点的固体物质燃烧现象为发光,如炭燃烧!气体、液体、着火点高于熔点的固体燃烧产生火焰!(如:硫燃烧产生火焰)

47. 为什么有的液体能燃烧,如油,而有的液体不能燃烧?如水?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实验证明,水不能燃烧。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48. 人们知道有正二价铁正三价铁,那有没有正二价镁正三价镁?
有正二价的镁,没有正三价的镁。这是由镁的原子结构决定的。

49. 酒精灯燃烧起来的时候大概有多少度?
一般认为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在400—500℃左右,最高可达800℃,并且焰心、内焰和外焰的温度依次升高。

50. 所有金属都会生锈吗?
所有的金属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会发生氧化或其它的化学反应变化,严格的说,不生锈的金属是没有的. 生锈是金属的一种氧化的表现,理论上是金属都会生锈,但有些容易被氧化,有些不容易被氧化,所以我们说有些金属生锈,有些不生锈。

51. 任何氧化物的薄膜都能被砂纸擦掉吗?
砂纸只能粗略的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膜,要彻底除去,有两种方法,用抛光机机械抛光和化学药品化学抛光。

52. 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吗?有没有不是固体的金属?
有。除汞外,所有的金属常温下都是固态。

53.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不一定。爆炸包括(1)无新物质生成的爆炸。如自行车轮胎“放炮”、蒸气锅炉爆炸等是物理变化引起的;(2)发生在有限空间里的急速燃烧引起的爆炸。如炸药的爆炸等,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引起的;(3)热核反应。如原子弹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是核变化引起的。

54. 镁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其他新的物质吗?
能。除了燃烧时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反应,还可以和氯气反应,和水反应,和盐酸反应等。

55. 镁条燃烧时为什么要用坩埚钳夹住镁条的一端而不是用手拿着?镊子是否可以?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坩埚钳的柄长,安全。镊子的柄比较短,不安全。

56. 点燃镁条为什么用酒精灯加热而不用打火机、火柴或者蜡烛等呢?
镁的着火点是500摄氏度左右,酒精灯外焰的温度大概600-700摄氏度,可以点燃镁条。打火机外焰温打火机的大概300-500摄氏度,很难达到镁条的着火点;火柴点燃后的瞬间,温度高达2500摄氏度,但持续时间很短,火柴棍燃烧时大概470摄氏度左右,达不到镁条的着火点;蜡烛外焰的温度在500摄氏度左右,难以达到镁条的着火点。

57. 点燃后的镁条为什么用石棉网承接,用纸张是否可以?
防止高温生成物掉落下来烫坏桌面。纸张的着火点比较低,高温生成物落下来会燃烧。

58.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吗?一定发生物理变化吗?
是。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在分子或者原子的重新组合排列过程中就会发生位置的变化。也就是说两种反应物的组成成分不发生相对位置的运动,是不会进行反应产生新物质的。
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59. 有的金属遇火会变黑,为什么镁条变成白色粉末?
很多金属在火焰上加热是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黑色的氧化物。
而镁条燃烧后生成的氧化物是白色的。

60.镁条和铁丝有什么区别?
不同的金属。构成微粒不同,镁是由镁原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61.镁条的锈和铁的锈为什么颜色是不同的?
产物不同。镁条表面氧化物致密,发生漫反射,所以看到是黑色的。铁锈疏松多孔,表现出氧化铁本来的颜色,是红褐色。

 

注意:
1.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具体到每一个问题。
2. 熟悉每个问题的答案,争取没有遗漏。
3. 回答问题时,请说“我的答案是……”回答完了请说“回答完毕”。
4. 因为人多,所以要求同学们保持会场秩序,不做无关的动作,不说无关的话。
5. 18班的同学灵活处理,能来的可以来,不能来的不勉强,以你们自己的安排为准,杜绝以来参加活动为由出去玩。能来的让家长在QQ上告诉我一声。没有说的视为不参加。
6. “每条燃烧问题答辩会”在周六下午第二节报告厅举行。第一节课后各班以组为单位带队进入,秩序井然。
7. 未尽事宜根据情况酌情处理。
第一次组织学科活动,请大家自觉维护,谢谢!

 

0
0
关键字:镁条 燃烧 实验 问题 答辩 汇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