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教育 作者: 刘彦 已有0人评论 2016/4/21 13:33:37 加入收藏
在这样的框架图当中,我们给学校做得3-5年的战略目标,创办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生态智慧教育,在这一点上愿意把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探索和各位教育同仁作分享。在VMVG整体框架下,怎么创办生态智慧教育?我们有三个原则是出发点,也是评判标准。首先,就像我刚才提到的,从昨天一天我们也听到很多教育专家和同仁们,谈到科技线上以及iPad苹果电脑等等,在我们的教育、在我们的课程改革当中扮演什么角色?这里有可以平衡的非常重要的点,中国很讲究中庸,特别是我很崇尚取两用中,平衡科技教学和课程的关系,对我们来说既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同时也是我们每每达到平衡点或者有一点积累的时候,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基于这样的平衡,我们建构了以3G课程为主体,同时融进了未来学习项目和我们的跨学科融合,昨天也很高兴听到很多的嘉宾在分享的时候所提到的,我们现在很多学科在隔离分管的封装,学科融合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在学科融合当中又保有自己的学科特色?本质以及它的核心素养?我们建构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作为主体,同时作为校本课程,特别是富有特色的中国心课程是必修课程体系。我们做得怎么样?最重要的是考量,在考量当中,除了传统的常规的看得见,或者可以量化的标准之外,我们更看重有几点。第一就是资源的利用、整合,还有资源的整体开发和理性思考。
第二,在资源的利用思考上,我们是不是能够作为更加有效的推进?还有就是刚才看到的短片当中,它的制作完全是由我们的一位摄影摄像的选修课老师为主体,但是拍摄、剪辑和拍摄师,短片的呈现由学生来完成,而完成基于我给他们提出的小小的任务式学习,就是我将要到这样的地方做学校有关一对一探索的思考,请他们来呈现,我们可以看到当他们把短片呈现给我的时候,我非常感动,也是非常骄傲的,同时我们的考量也有学生最终的初考,所以在这一点上非常欣喜地看到,一直到昨天晚上11点多,第一期做未来学习项目的学生,从2010年到现在正好进入到高三,他们当时是两个班,有很多学生拿到了美国以及世界很多知名大学录取,昨天晚上家长(微博)反馈,我当时带了一个班,目前班级整体的情况,他们被常春藤,被美国前30、50的大学录取,或者还有同学赢得了被称作是世界未来大学市场,这都是对我们的考量评价的呈现。
下面具体和各位分享一下关于未来项目的探索和思考的历程。我们从09年建校开始,2010年确定了做一对一项目的学习,在项目确定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数字很真实,我们也愿意分享给大家,最初做了两个班的实验,一个学期以后,学习的愿望和需求很大,我们迅速扩充为四个班,但是很快问题来了,因为在里面一个是科技或者学习配备和课程教学之间扮演什么关系?如何平衡?当时孩子,孩子背后的合伙人,以及教师队伍在这个方面的准备不太充分的,甚至一度出现了坎坷或者遭遇了不小的挫折,所以之后我们又重新调整为两个班,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被苹果公司认证为苹果杰出教育学校。所以在6年当中,我们从两个班到2+2,回归到两个班,一直到2015年9月份的时候,在学校初一年级做了一对一所有项目的推广,虽然只有一个多学期,但是无论是从我们的教学探索和积累上,还是从我们的家长就是合伙人的反馈,特别是孩子们的面貌变化上来说,让我们感觉到这一年走得最扎实。
接下来我们还有更多的想法,因为我们是一个完全中学,我们的高中现在也在逐步地推进一对一项目的学习,我们怎么看待在一对一学习当中或者探索当中,21世纪技能的培养?在这一点上我们也有自己的跟踪分析和数据研究对比,我们的合作伙伴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微博)的非常专业的,也是专门做信息技术由教授来引领的科研团队,通过我们对几项技能的考量和评价,主要是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口语汇报能力上来看,我们看到了对比数据,在对比数据当中,可以明显看出做一对一项目的班级和没有做一对一项目的班级,他们在我们提到的四项21世纪技能的呈现上,以及量化的分数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我们下决心要在2015年开始,实现全年级每一个孩子一对一的推进,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充分地看到,并且也非常自信地能够把握住两个点,一个点就是我们已经形成和打造了一支稳定,而且有科研意识,并且愿意和孩子们以及我们的探索一起成长的教师团队,还有更难为可贵的一点是得到合伙人,家长的巨大支持,所以目前来看我们在公办学校当中也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同时我们也非常高兴地看到,无论是从区、市,乃至教育部对我们的项目都是给予了肯定和认可,现在我们也在做这个方面的国家课题的申报。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