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蔡清田:台湾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研究的审视与想象

来源: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清田 已有0人评论  2019/9/27 8:58:04  加入收藏

一、前言

因应当前AI人工智能信息时代,许多国际组织与国家地区都强调透过创新、创业、创造的新制造及区块链等关键技术为人类社会生活谋福祉,并透过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培养所需的核心素养,协助个人获得成功的生活并建立功能健全的社会。换言之,核心素养是因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素养,是培育能自我实现与社会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民与世界公民之重要基础,更是当下教育界非常热门的课程改革话题,而且核心素养是建立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包括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简称UNESC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等国际组织及各国学者倡导的核心素养之理念[1];本文旨在探讨台湾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研究的审视与课程改革想象,作为参与“第16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大会主题“课程研究:百年审视与未来想象”之专文。作者对亲身参与台湾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研究与研修《十二年基本教育课程纲要》的经验进行了审视,并勾勒未来课程改革想象展望,论述台湾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其对于《十二年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核心素养改革之影响。

台湾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研究之重要沿革,如洪裕宏、胡志伟、顾忠华、陈伯璋、高涌泉、彭小妍等人于2005年开展的《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 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2],特别是由陈伯璋、张新仁、蔡清田、潘慧玲等人于2007年首先完成的子计划《全方位的核心素养之教育研究》中从“能使用工具沟通互动”、“能在社会异质团体运作”、“能自主行动”之三面架构了核心素养[3];蔡清田、陈延兴、李奉儒、洪志成、曾玉村、郑胜耀、林永丰等于2009年在《中小学课程相关之课程、教学、认知发展等学理基础与理论趋向》中建立了中小学课程发展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与教学论等学理基础与理论趋向[4];蔡清田、吴明烈、卢美贵、方德隆、陈圣谟、林永丰、陈延兴等于2011年《K12中小学一贯课程纲要核心素养与各领域连贯体系研究》[5]中提出“沟通互动”、“社会参与”、“自主行动”三大核心素养及各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内涵,建立核心素养垂直连贯体系,分龄设计关键教育阶段,亦即幼儿园、小学、初中、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垂直连贯各教育阶段核心素养;蔡清田、陈延兴、卢美贵、方德隆、陈圣谟、林永丰、李懿芳等在2012年的《K12各教育阶段核心素养与各领域课程统整研究》[6]中,针对三大核心素养进行现行各领域学科课纲的检视,以了解现行各领域学科课纲呼应程度,并透过核心素养与各领域学科课程统整研究,建立学科的课程目标、核心素养与学习重点之连贯体系,以及蔡清田、陈伯璋、陈延兴、林永丰、卢美贵、李文富、方德隆、陈圣谟、杨俊鸿、高新建、李懿芳、范信贤等于2013年完成的《十二年基本教育课程发展指引草案拟议研究》[7],发展以核心素养为课程组织轴线的课程发展指引。这些从2005年到2013年的一系列核心素养研究,具有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垂直连贯与水平统整之关联性,通称为台湾学生核心素养“八年研究”,这些核心素养相关研究成果对将于2019年度实施之《十二年基本教育课程纲要》产生具体影响。简要如图1台湾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研究的审视与想象所示,以下分项说明如次。

图1  台湾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研究之审视与想象

二、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

台湾学生核心素养是建立在中小学相关课程发展基础研究之上,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倡导的核心素养之理念[8];以及台湾本土的核心素养课程基础研究,尤其是洪裕宏等2005年12月至2007年11月进行《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9]研究,参考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进行素养的界定与选择(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简称DeSeCo),并对其素养的界定与选择计划成果进行批判分析与修正。《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简称台湾DeSeCo),从哲学理论面向探讨整体计划的概念架构与一致性,并整合五个子计划分别从心理学、社会与历史、教育、科学与人文艺术各个面向的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指出核心素养是共同的素养,是每个人获得成功生活与功能健全社会的关键素养或必要素养,建立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提出核心素养的架构,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从分析核心素养的理念、理想社会的基本假设、积极人生与运作良好社会的内涵与背后之假定,采用哲学理论面向探讨整体研究计划的概念架构,提出“能使用工具沟通互动”、“能在社会异质团体运作”、“能自主行动”、“展现人类的整体价值并建构文明的能力”四维架构,期待养成核心素养,进而实现积极人生,使社会整体运作更为良好。

其子计划由陈伯璋、张新仁、蔡清田、潘慧玲《全方位的核心素养之教育研究》所界定的核心素养架构[10],归纳各国核心素养而精选出未来生活所需的三组核心素养——“能使用工具沟通互动”、“能在社会异质团体运作”、“能自主行动”。核心素养是指一般人民于十八岁完成中等教育时,能在社会文化脉络中,积极地响应情境中的要求与挑战,顺利完成生活任务,获致美好的理想结果之所应具备的素养,例如反省能力、阅读理解、沟通表达、解决问题、协同合作、处理冲突、创新思考、独立思考、多元包容、主动探索与研究、组织与规划能力、使用科技信息、学习如何学习、审美能力、国际理解、社会参与与责任、为自己发声、数学概念与技术运用、了解自我、尊重与关怀。上述研究指出,进行核心素养之研究已刻不容缓,以便能及时与国际接轨,可透过课程改革培养核心素养。然上述核心素养之架构内涵有三面二十项之多,仍有待进一步转化成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前期中等教育、后期中等教育等教育阶段核心素养,以便进行课程连贯,进而与各学科课程进行统整,达成课程连贯与统整,以便透过核心素养进行课程规划、设计、实施、评量加以具体转化以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DNA[11]。

0
0
关键字:核心素养 课程研究 课程改革 课程纲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