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张志勇:互联网时代,教育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人文精神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17/4/21 17:30:28  加入收藏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山东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发表“智能教育的未来”主题演讲

其实中国教育的真正觉醒就在于,意识到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再是简单知识的传承,而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人类教育正在从手工教育,走向智能教育。

自教育出现后的几千年,它与技术几乎是同步发展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在今天的日常教学中,教育还是在靠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这样的教学生态,其实还是最常见的。我认为这样的教育形态可以归结为手工的教育时代。技术和教育还没有实现嫁接、整合,我们所期望的未来学校还没有真正出现。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兼执行主克劳斯·施瓦布在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本书里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新技术的涌现为特点。这一轮技术革命将不断地融合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和数字世界,对世界上所有的学科、经济体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撼动人类对自我的认知。 

第一次工业革命利用水蒸气的力量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用电力实现了生产的规模化,第三次的工业革命电子化技术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而以互联网、物联网的形式出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上世纪兴起数字革命奠定基础,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 

这样的一场技术的革命将席卷全球,教育领域同样不能幸免。如果说我们过去长期以来处于人手工教育的教育形态,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向教育领域的技术转移,正在改变教育的形态。 

这样的改变使我们做出一个判断:人类教育正在从手工教育走向智能教育。

什么是智能教育?有人说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给机器装上大脑,是要看谁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人类的智慧,通过人与自动化设备的有机协作,从而实现资源占用最小化、效率最大化。其实这样一个说法,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教育的每一个操作环节,都需要用人类的智能技术去优化。如果有了这样的战略思维,其实那么未来教育就变成了如何使教育与人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形态的问题。

智能教育不是给教师的大脑装上机器这么简单,也不是用教学机器人来取代教师,而是把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教育技术嵌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解放教育的生产力,更好地促进人类发展。 

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正深刻地影响教育。

人类教育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技术在推动。到现在人类社会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最早文字的产生,使人们进入了信息雕刻时代。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也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印刷时代。由此,人类知识的传承摆脱了口耳相传的形式,拥有了传播的新介质。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以电话、录音机、摄像机、电视机为传播介质的电子信息革命。这些传播介质出现之后,知识的传播载体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计算机时代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时代。而现在,我们将迎来第五次信息革技术命。 

在这五次革命中,信息设备和人的空间距离在不断地缩短,今天我们口袋里就装着信息化互联网终端——手机,我们手上就带着智能设备——手环。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真正改变学校的教育。我们一直在强调计算机与教学的整合问题。但是,只有当技术把人与信息设备的空间距离压缩到几乎为零,当智能设备不断地打破物理空间、数字空间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时,智能技术和教育的融合时代才能真正地到来。这就是为什么说第五次信息革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学校形态的建构。 

三、智能教育,以智能教学为核心

对智能教育,我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说起:以智慧校园为基础。以智慧课程为支撑、智能教学和智能评价为核心、智能管理来保障。 

这五个环节都需要嵌入智能技术,用以重组和重构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我们用技术去改变教育,我们才能找到现实发展的路径。

什么是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不是校园网、城域网。过去,我们一直想以校园网和城域网为基础来建设智慧校园。但这是行不通的,必须推倒重来。智慧校园不是传统的校园网或城域网的改造升级,而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支撑下,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设的智能化校园。

0
0
关键字:互联网 时代 教育 技术 人文 精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