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袁振国:教育规律的脑基础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作者: 袁振国 已有0人评论  2018/9/4 10:12:32  加入收藏

导读:“脑科学与教育创新”大型公益论坛今年5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在论坛上做题为“教育规律的脑基础”的演讲,在论坛中袁主任认为,人的发展是脑不断构建的过程,教育就是在塑造学生的脑,所以脑的发展发育规律,也就是教育最大的和最根本的规律。教育学领域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规律,都可以从脑发育上找到证据。但是脑科学与教育的结合研究还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领域,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论证,而如何用脑科学原理来指导教育更需要大量和长期的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做题为“教育规律的脑基础”的演讲

以下根据演讲的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我是一个教育学工作者,对于“脑科学”是不懂的。凭着我的学习态度,积累了一些认识。但是我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今天来讲“脑科学”,而是想要说明“脑科学”的发展,正在和教育的创新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而且一定将会对学习、对教育产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关心和从事教育的人,最关心的就是尊重教育规律,按照人才成长成才的规律来从事教育。怎么能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事倍功半?我们强调要尊重教育规律办事。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一个很重要的文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意见》,这个意见有四个地方提到了“要尊重教育规律”,有八个地方强调“要科学办教育”。强调这么多的规律,一方面说明,尊重教育规律很重要;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对于教育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够。我们现在还有很多的从政策上、从制度上,以及到我们家庭每一个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上,都没有能够尊重教育规律。

什么是教育规律呢?对于教育规律的理解,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有很多的看法。但是我想强调的是:人的发展,是脑不断建构的过程,教育就是在塑造学习者的脑。脑的发展发育规律,就是教育最大的、最根本的规律。我们哪一天把“脑”认识清楚了,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就真正的能够按教育规律办事了。

千百年来,其实在脑科学没有发展到今天这样程度的时候,人们也在探索“人脑的活动规律”,也在探讨“教育的规律”。在这个事情上,人类有很多的智慧,有很多的经验积累。用现代的观点、现代的科学来看,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不是能够反映教育的规律?我们现在的脑科学,是否能够为历史上教育的认识奠定基础。是否能够从脑神经机制里面找到科学的根据呢?或者我们是否能够从脑科学的发现当中,能够澄清我们一些模糊的认识呢?我觉得要讲中国人对教育、对学习规律的认识,有这么几条。

1.因材施教

如果要讲中国的教育智慧,讲中国古人对教育的贡献。我想首推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从现在的脑科学的角度来说,首先是人有个体的差异。这种个体的差异表现在人的发育过程上,表现在人的发育不同的方面。美国一个心理学家通过常年的研究发现,人有不同的智力元素。这些智力元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你数学好语言不一定好,你语言好音乐不一定好,你音乐好运动才能不一定好。

所以我们要想每个人的成绩都好,这个实在是勉为其难。因此我们怎么能够了解自己的智力结构,了解自己的所长和所短,能够实事求是的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可选择的教育。

从人的智力发展分布来看,今天上午冯国平教授也讲了:“人的智力分布是正态分布,相当一部分人是集中在中间的,很少人在两边。”我们大部分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怎么找到你的合适的学习范围和学习的对象?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你违背这个规律,一定要去拔苗助长,一定要去勉为其难,你这个效果是出不来的,而且重要的是你会非常痛苦。学习者很痛苦,教育者也很痛苦。如果我们的教育制度能够涉及到这样的一个程度,让我们的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相匹配。那么,很多的事情就不会现在感觉到学习负担这么重。

2.循序渐进

人从低级思维、低级感知到高级思维的发展,是一个缓步渐进的过程。到了这样的年龄,才最终能够完成他的发育。在他大脑功能还没有发育完整的时候,你一定要去做这件事情。现在我们很多的社会教育,把孩子们根本不可能懂的事情,一定要去让他提前学习,这对于孩子当然没有什么好处,对于我们很多家庭来说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在心理学上有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格塞尔做了一个双胞胎爬楼梯的实验。他让哥哥在48周开始练习爬楼梯,弟弟在52周爬楼梯,到第54周测量,这两个孩子的爬楼梯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哥哥前四个星期吃的苦完全是白费。

人类神经元的发展,刚刚生下来的时候是非常零星、非常浅薄的。到了六岁的时候会非常的丰满,就像春天的树苗全部长开了。但是再大一点的时候,他又会更加的收缩,进行去枝去蔓的工作。对他有用、更加重要的神经系统比较的更好,把枝蔓的东西进行削减。

“成熟”是进行教育的一个大脑生理基础,不了解成熟的规律,硬要去做这件事情是做不好的。所以我们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对于人在从感觉、知觉到记忆,到思维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到了什么时候具备什么特征、具备什么功能,跟我们学习的能力相挂钩,这个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我大概在七八年前,当时在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的时候,曾经碰到过一件很棘手的事。这是一个什么事情呢?很多的院士,大概有19名院士联名给中央写信,说:现在的孩子负担太重了,要减轻课业负担。但是他下面说了一句什么话?关键是教材太难,要降低教材难度。前一句话大家都认同的,第二句话:要降低教材难度。这个道理有没有根据?这个在写规划纲要的时候,最后没有写这句话。为什么?因为没有实证根据。

后来我们通过研究比较了全世界很多国家的教材难度情况,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的教材本身是不难。中国教材难在课堂上无限的加码和课后无限制的练习。但是这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研究,严格的科学研究,是人在什么时候时候大脑成熟到一定的时候,能够学习这个复杂的变化,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对于这个问题,现在还是没有解答。

3.学思结合,手脑并用

学习和思考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有没有科学的根据呢?大脑联接告诉我们,是有根据的。策略性的学习与机械记忆的学习,脑机制是不同的。机械记忆在语言有关的左侧前额叶和角回区有更多的激活,而策略学习在右侧额叶、双侧的扣带回和楔叶激活较多。

把行为和观点结合起来学习。最近上海纽约大学的同志们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非常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外国人学中文很难,外国人学语言、学中文的时候都有一个普遍的感觉,就是中国人说话像唱歌。因为中文有四声,外国人学中文的时候,要他们掌握这个声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上海纽约大学的实验,就是借助于手势教他们学习。教他们声调的时候用手势匹配,这样他们的学习效率非常明显的得到了提高,他们很快的就掌握了中国的声调。在外国人学汉语的问题上,手脑并用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

0
0
关键字:教育规律 脑基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