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张志勇:做健康教育生态的建设者

来源:不详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19/6/25 17:43:12  加入收藏

——写在2019年高考成绩揭晓之际

 教育生态是否健康,事关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

在我看来,一个社会的教育生态是否健康,具有以下六个判断标准:一是民本。教育是否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是以全体人民为中心,以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终身利益为中心。二是平等。教育必须是面向人人的、服务人人的、让每个人走向卓越与成功的教育。三是科学。这里的“科学”有几层含义。第一,从教育实践本身讲,教育是敬畏和尊重教育规律的,第二,从教育发展的动力和依靠力量讲,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第三,每所学校、每个家庭对教育的认识和对待是理性的,不是盲从的,人云亦云的。四是法治。教育是有规矩的,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运行的。任何教育机构、任何教育者、每个家庭,都必须把自己对教育的追求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否则,都会遭到法律的惩处。五是绿色。儿童接受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儿童所有学习活动所取得的成果,都不以牺牲儿童的任何健康成长为代价。六是活力。教育是尊重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事业,师生的创造性得到极大的释放。

用“民本、平等、科学、法治、绿色、活力”六个指标来评判当下的教育。我认为,许多地方离人们所期盼的健康的教育生态还有相当的距离!不能不说,不少地方的教育,就其教育的价值追求而言,少了一点“民本”思想,多了一些“官本”味。就是考虑自己的政绩多了些,考虑每个家庭的教育权益少了些,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多了些,考虑每个儿童全面的、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发展少了些;不能不说,一些地方的教育特别重视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分等、分层,直到淘汰,而很少考虑,甚至直接放弃了许多学生的发展权益,不断提前教学进度,不断加大教学难度,能跟上的就跟着跑,跟不上的,就被边缘化,就被分流,就被淘汰。在这里,一些地方的教育缺少了底限思维,缺少了基本质量的思维,更没有让每个孩子走向自己的卓越的思想;不能不说,一些地方的教育,仍然深陷“时间+汗水”的蛮干的思维陷阱和泥潭不能自拔,以至于在许多教育工作者眼里,没有什么规律、科学而言,有的只是加班加点,拼命死学;不能不说,一些地方的教育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要求于不顾,一切以追求升学率这个“政绩”为目的;不能不说,一些地方的教育,在追求学校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牺牲了学生的德性成长、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育谈不上什么“绿色”可言;不能不说,一些地方的教育是僵硬的,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被动的、缺乏创造性的。

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我之所以在高考分数的神秘面纱即将揭开之际,呼吁做健康教育生态的建设者,是因为作为媒体和媒体人,担负着引导教育舆论、宣传教育思想、营造健康教育生态的神圣使命!

自2008年以来,我之所以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反对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是因为这种宣传、这种炒作,在助推一些地方片面的教育政绩观,因为当人们在这个高考季里,全社会都在为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而拼命喝彩时,无形中就在无限放大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的价值和影响,一些人在这种价值追求上得到满足和享受的同时,会从内心地向往着明年的“喝彩”,而追求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这种政绩观本身,并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全部,甚至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本质体现;是因为这种宣传、这种炒作,在助推一些地方片面的教育实践观,一些地方一味追求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这种教育的“显绩”,是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造性发展这种“潜绩”换来的,当人们拼命为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而喝彩时,人们在教育中就会一味去追求这种教育上的“显绩”,已顾不上教育更为根本的目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造性发展这种“潜绩”了;是因为这种宣传、这种炒作,在助推一些地方片面的教育价值观,有人拼命地呼喊教育改变命运,殊不知,教育本身并不能直接改变命运,教育所能做的只能是为人的生命能量“赋值”,也就是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本身,这就是教育的本体价值,好的教育赋予人无穷无尽的正能量,它当然能起到改变人的命运的功能,进而体现出教育的工具价值,而坏的教育,它赋予人们许多“祸害不断”的“负能量”,它起到的不是改变人的命运,而是破坏人的命运。当人们把高考成功本身等同于教育改变命运的时候,无疑在为一种片面的教育价值观喝彩。

做健康教育生态的建设者,人人有责,大有可为!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