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中小学德育会议 >> 主题班会 >> 初中班会 >> 浏览文章

“尊师礼”主题活动主持词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武蕾 已有0人评论  2016/12/8 13:25:45  加入收藏

 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4794 KB 下载次数: 次]
点击下载文件:尊师礼.zip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同学们: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推动着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助力着民族精神历久弥新。为了让每一名进入新年级的双语学生都能尊师明礼、传承师道、知恩感恩,我们在每年 “教师节”期间都要举行隆重的“尊师礼”主题活动。 

  现在,莱州市双语学校初三(2)班“尊师礼”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请全体同学入场。

  有请初三(2)班的老师们入场。(屏幕播放每位老师的简介。)主持人介绍每一位老师。语文老师:刘妍坊;数学老师:徐丽萍;英语老师:孙菁;历史老师:冯岩;生物老师:陈晶;物理老师:孙晓伟。

  一、共拜先师孔子

  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夏文明璀璨夺目、源远流长,历代先师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将文明的火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屏幕出现孔子画像。)孔子是我国儒家创始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传播华夏文化上居功至伟,被称为万世师表。

  尊师之礼,古已有之。《礼记.学记》记载“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这告诉我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学校开学之初,都要穿戴礼服,准备祭品,祭拜先圣先师,表示敬师重道。后人不仅继承了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而且还留下了张良拜师、程门立雪等敬师、爱师的佳话。

  现在,请师生共拜先师孔子。

  起礼:请谨记“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一拜先师:华夏文明,厚德载物,起!

  再拜先师:先圣师道,功盖古今,起!

  三拜先师:传承文明,心怀天下,起!

  老师们请坐下。

  二、同行拜师礼

  亲爱的同学们,是历代圣贤先哲的非凡智慧给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是一位位勤勉敬业的老师为我们启蒙人生、点亮心灯。在三尺讲台上,老师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倾心书写着平凡、奉献之歌;为了我们,老师们将毕生的青春、生命和智慧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老师,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引路人,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守护者,是我们成人、成才的领航者!

  (屏幕投影拜师帖)

  下面请同学们行拜师礼。

  一拜恩师:“师道之要,修身立德”,我们会谨遵您的教诲,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起!

  再拜恩师:“传道授业,释疑解惑”,我们会跟随您的脚步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未知的世界。起!

  三拜恩师:“铭记师恩,天地可鉴”,我们将不负您的希望,勤奋学习,健康成长。起!

  三、共同聆听师训

  亲爱的同学们,师之尊如父母,让我们尊师、亲师、敬师;师之恩似海洋,让我们铭记师恩、感恩于行;师之道任重道远,让我们代代传承、开拓创新!

请同学们聆听师训,有请班主任刘妍坊老师宣读师训。

  四、共同立誓

  同学们,老师的谆谆教诲饱含着深情,那是爱和信任和鼓励。我相信,这份爱,会化作神奇的力量,助你在学习的征程上一路奋进、一路高歌;这份信任,将带领着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现在,请同学们共同立誓。

  2016年双语学校“尊师礼”主题活动圆满礼成!请师生退场。


0
0
关键字:
上一篇: 诚信的青春更美丽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文章

  • “尊师礼”主题活动主持词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推动着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助力着民族精神历久弥新。为了让每一......
  • 诚信的青春更美丽
    班会目的: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不讲诚信的危害性。使学生从做诚信......
  • 我的青春不迷茫
    七年级学生新入学,小升初较为迷茫,大部分同学尚未形成初中学习习惯,对初中课程安排,学科特......
  • 传承传统文化,建设美好莱州
    我们莱州历史悠久,约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居住了。曾经被称作莱地、掖县、光州,宋金元之后称作......

 热门文章

  • “尊师礼”主题活动主持词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推动着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助力着民族精神历久弥新。为了让每一......
  • 我的青春不迷茫
    七年级学生新入学,小升初较为迷茫,大部分同学尚未形成初中学习习惯,对初中课程安排,学科特......
  • 诚信的青春更美丽
    班会目的: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不讲诚信的危害性。使学生从做诚信......
  • 传承传统文化,建设美好莱州
    我们莱州历史悠久,约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居住了。曾经被称作莱地、掖县、光州,宋金元之后称作......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