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育娲人口研究 作者: 梁建章,任泽平等 已有0人评论 2024/1/5 8:52:03 加入收藏
四、政策建议
4.1 取消中考
我们建议取消中考,让所有愿意读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读高中。现在中考的目的,是分流一部分学生不上大学,转而走职业培训的道路。未来随着智能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工作需要大学教育。中考的评价过早,容易让那些起步晚的孩子遭遇错误的评判。
需要和取消中考相配套的,是高中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跟初中和小学资源的均等化一样,可以通过就近抽签入学、教师轮换等方法做到。
在智能和创新型社会下,很多职位的技能要求正在不断升级,例如护士职业,几十年前初中毕业后的技校培训就已足够,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护理工作已经分成好多细分的专业,在一些发达国家,护士专业已需要高等职业大学的学历。其他职业也有类似的技能需求升级,例如未来的农民,在现代化农场管理的专业领域内,可能需要与大学本科水平相当的的职业教育。有些职位即使是现在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如司机、快递和服务员,但是随着机器人的普及,这些职位未来可能被取代或者升级,也需要学生在年轻时就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所以职业教育将一半的年轻劳动人口局限为初中毕业后的技校教育已经不适宜,而是应该扩展为包括大专和本科的高等职业教育。
4.2 缩短中小学学制
智能时代的职业尤其在创新领域,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很多工作的最低要求甚至已经变成了硕士和博士,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的年龄不断延后,而创新人才的黄金创新年龄还是30岁左右,还有女性黄金生育年龄也在30岁左右,导致接受教育和成家立业的时间因相互挤压而形成严重冲突。所以必须缩短学制和取消中考,毕竟在拥有互联网之后,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很多知识点,缩短学制完全可行,取消中考则可以省下很多原本纯粹因为复习迎考而虚耗的时间。
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很多小学都是五年制,而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时间增加了很多,实际上完全可以缩短一年时间。而中考和高考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有2年时间用于复习和应付中考和高考。取消了中考,可以缩短一年时间,如果淡化或取消了高考,还可以再缩短一年时间。这就可以把基础教育阶段提速2年,16岁就能上大学。家长的负担减轻了,有利于提高生育率。大部分人20岁大学毕业,就能够更早地走上社会,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成家立业,也有利于生育率的提升。
4.3 大学教育通识化和普及化
大学教育主要培养学习能力和生活在复杂社会的各种技能,所以不分专业和文理都应该学习大量的基础必修课,即实现所谓通识化。通识化下的大学必修课可以包括:1.数学、统计和计算机;2.经济、金融和财会;3.法律、心理、文学等社会人文学科。学生不分文理专业,都必须学习这些必修课程。
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通才,才能适应社会和技术的新变化,即便看似最稳定和专业化的职业也会面临很多变化。未来20年里,会有大量工作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或部分取代,几乎所有工作都会受到智能化的影响。以这些能力需求来衡量,我们现在的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甚至某些本科专业的教育都是不够的,例如律师、医生,未来都会受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都需要掌握一些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的技能。不光是专业人才,低技能的人才也需要学更多的东西,因为可能换工作或晋升,或者工作被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改变了。例如,以前的高级技工如车工、焊工,变成要管理操纵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大学教育普及和通识化以后,年轻人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的机会,更适应智能化社会的转型,成为更好的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也有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缓解贫富差距。
普及大学教育,让绝大部分中学生(比如80%)上大学,就没有必要通过“普职分流”来筛掉一部分学生,这样就可以取消中考,为中学的教育提速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当大学教育通识化以后,我们可以把本科教育去名牌化,从而解决高考内卷的问题。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