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人类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

来源:一丹奖 作者: 安德鲁·梅纳德 已有0人评论  2025/7/10 9:14:49  加入收藏

人类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

安德鲁·梅纳德教授

“未来会是怎样的景象?”随着时间流逝,这一问题越来越难以预知。然而即便前路未明,并不妨碍我们探究颠覆性的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AI),如何挑战我们的固有认知和生活方式。

科技正用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行为与自我认知创新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行为,而 AI 等技术加速了这一进程。Anthropic 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博士认为我们身处一个“加速的 21 世纪”,他预测未来十年将见证生物与医学领域百年一遇的进步。加拿大韦仕敦大学首席人工智能官马克・戴利(Mark Daley)教授认为,需要打造“体现人类思维”的机器,而重要的社会、生存与想象挑战,正蕴含于人性与人类思维之中。

AI 的前路如何?一切仍未卜可知。它可能在某一阶段触及上限(典型的创新 S 曲线),但未来 10 至 20 年或迎来指数级增长。如果 AI 能加速提升人们生活各方面的能力,那教育亦不例外。若要理解其影响,需回溯教育的本质:学习为何从始至终至关重要?教育是通往美好未来的途径之一人类拥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将这些能力应用于生活。我们还进化出一种非凡的能力:通过创造不同形式的价值,改变个人与群体的未来。

然而,天赋所能引领我们到达的高度终究有限。学习是我们利用天赋并臻于完善的方式,教育作为系统化的学习架构,则能带我们走得更远。当一种科技解决问题的速度与能力超越个人或群体时,世界会如何?

我认为这引出了三点思考:什么赋予人“人性”?我们称之为“人性”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无法立刻回答出这一千古哲学命题。但如今,机器正在模仿人类的思维过程,无论是否蕴含真正的思考。

这使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科技在哪些领域对人性构成严峻威胁,又为哪些领域带来新的可能。在学习与教育领域,这意味着主动发问:如何将“人性”置于核心?当智能变得触手可及,人类如何创造价值?诚然,开发、训练和运行 AI 模型需耗费成本。但只要有智能手机和网络连接,人们就能获得触手可及的智能,知识范畴甚至远超人类教师。对人们而言,这一切不费吹灰之力。

数百年来,知识与智慧从来不是免费的:富人可通过财富获得,而他人却难以企及。但如今,人工智能挑战、颠覆了这一教育模式。

若说 AI 打破了市场体系对智能的桎梏,又未免言过其实。但倘若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将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赋予即时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发现,我们需重新思考在智能近乎触手可及的未来,学生需掌握哪些种技能才能创造价值?同时,也需重新审视人类教师在个世界中的作用。如何让年轻一代创造更有意义的价值?我们并非只是创造财富的机器,更渴望创造有意义的事物。当人工智能至少能为我们代劳部分工作时,我们对于如何在世界中创造价值,也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这或许是看待第一个问题的另一种视角。此前我们提出“当 AI 对人性构成威胁时,会发生什么”的疑问,现在不妨问问自己,如果与 AI 共存,从中学习,超越自我,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换言之,AI 时代,我们如何学习更好地“成为人”?

为此,我们需要能够融合人类与人工智能优势的学习环境,激发无限潜能。我们不能阻止进步与创新,但可以引导其方向技术变革从非偶然降临。创新的动力镌刻于人类基因,我们有能力选择心之所向的未来,以及将未来化作现实的方式。

这意味着心怀谦卑,时常反思生而为人的意义,社会之走向,向理想中的未来前进。AI 的每一点进步,都驱使我们对教与学的方式进行思考和改变。但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明确对人性的认知。便拥有构筑活力未来的无限可能。

(安德鲁·梅纳德(Andrew Maynard),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

0
0
关键字:
上一篇: OECD报告:AI时代教什么,学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