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生涯教育:指向未来的超级链接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丽蕾 已有0人评论  2017/2/3 9:24:00  加入收藏

  三、做孩子人生的第一枚指南针

  高考模式的改革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紧迫性和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彻底落实高中生涯规划指导,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并举。

  (一)学校教育是主阵地

  学生生涯教育主要阵地依然是学校课堂。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管理者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1.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涯教育活动的最主要形式,在进行教育时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要始终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围绕学生发展所需、所想、所惑来进行;二是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实现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意识的目标。学校要依据学生不同年龄,制定不同教学计划,如高一年级侧重自我发现、唤醒潜能;高二年级侧重职业探索、科学规划;高三年纪侧重实战演练,增强决策能力。另外,由于现今学生发展越发多元化,因此课程的设置也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杭州师范大学附中就开设了百余门选修课程,像是地理知识拓展、安卓应用程序、素描基础等,让学生发现兴趣爱好,挖掘自我潜能,找准自我定位。

  2.开展社团活动

  在学生生涯教育中,社团活动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社团设置应该有独立的组织机构,有顾问老师、社长和副社长,下设机构包括宣传部、外联部、技术部、文案策划部。社团活动应结合学校特点,灵活开展生涯规划工作,进行宣传和信息传播,如生涯广播、生涯教育影片赏析、人物访谈等。一方面,由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社团活动对于校内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理解。另一方面,活动由社团成员独立设计和组织,可以锻炼其管理、创造能力,为社团成员的职业规划意识发展助力。

  3.落实实践探索

  生涯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其在探索中发现自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只是给学生提供理念和信息,而对于自我探索、对工作的理解和体验,则需要通过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来完成。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企事业单位,让学生体验工作氛围;或每学期用一段固定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体会大学专业学习氛围;或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跟随父母工作,开展职业体验;或与一些工作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为期一周的实践机会。落实实践探索,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职业形态,了解外部职业世界,在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后,有针对性地发展自我,为将来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4.注重导师指引

  为了能够更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应为学生制定一名成长导师。导师不仅仅要从学术方面对学生加强引导,还要从心理、选科和生涯规划方面帮助学生。通过引领,强化学生的规划意识,加深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发展个性。如果学校没有能力为所有学生分配导师,也可以通过职业发展中心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借助专业的方法和技术,为在生涯认知、准备、规划、升学选择和择业等方面存在困扰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为了能够完善学生指导工作,导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学校要定期为成长导师提供教育资源,拓宽其工作思路,定期要求导师参与专家讲座。学校可以和校外教学指导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或和国外学生生涯教育成绩优异的学校建立联盟,邀请专家对导师进行指导;定期开展导师沟通交流活动,让学校内的各位导师分享各自辅导学生的体会和经验,提高导师素质。

  (二)家庭教育是生力军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因此生涯教育呼唤着家长的参与。

  1. 更新教育观念

  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的背景下,家长在想方设法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外,更加重视其智力投资和开发。为了让孩子高考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家长会让孩子在课外接受各种补习和训练。但是在新高考面前,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无法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关键就在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因此家长需要转变观念,从孩子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需求。家长要不断学习,多和孩子沟通,在引导孩子选科过程中,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代替决定。家长要让高中生挖掘爱好、发展特长,在课余时间允许他们尽可能多地参与活动,发现兴趣点,尝试体验社会。当孩子把爱好转化为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纳入未来职业规划中,即是起到了生涯教育的目的。

  2.以身示范

  美国教育家克莱尔说:“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生涯教育想要收到成效,家长就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父母如果对工作抱有散漫懈怠、得过且过的态度,就不可能要求孩子追求上进,规划未来;父母如果总在家庭聚餐时抱怨自己的单位和工作内容,孩子也会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持有怀疑;父母如果在家经常看电视、玩游戏,也许会造成孩子耽溺于无用的事物中,浪费时间。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在于父母对自己的不断修炼,尽力为孩子树立榜样形象。

  3.加强家校合作

  家长不能单纯地认为生涯教育是学校的责任,自己可以完全置身事外。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家长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认识,会不定期举办交流活动,与家长分享新高考政策和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信息。家长不仅要积极参与此类活动,还要将交流获取的心得付诸实践,在平时的沟通中有意加强孩子的职业规划意识。比如在旅游过程中,可以跟孩子交流关于导游或园林设计的想法,或者在书店里注意孩子翻阅的书籍,发现他们的爱好所在,帮助唤醒孩子潜在的职业向往。另外,家长还可以主动担任职业导师,成立导师团队,共同参与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特长,引导学生做出科学性的职业规划。

  (三)社会大环境是最根本推动力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5年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学校应加强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一些省市也陆续将开展生涯教育提上工作日程。生涯教育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事,更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推动。

  1. 吸收先进经验

  教育部门要提高对生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其当做高中生教育中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具体可以借鉴国外相关措施。例如美国制定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该方针提倡规划职业生涯从六岁就应该开始;日本为高中学校提供了职业教育课程所需要的设备、实习与实验经费;澳大利亚高中会考加入10%的学习计划考核,要求学生在其中纳入未来职业规划内容等。这些都为我国提供了经验。

  2. 培养专业人才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对于帮助学校实现职业规划导师制大有裨益。由于现今专业人才的缺失,很多学校的生涯教育无法落地;而如果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担任生涯导师,会为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地培养专业人才,并设立一定的标准,保证导师的素质。这也为社会创造出了一定的工作岗位。另外要让专业人才参与到教材开发、课程设立和教育改革中,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体系。

  3.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有资质的机构培训更多的职业规划师。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向全社会进行呼吁,引起广大群众对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关注,并联合企事业单位,为高中生提供便利的社会实践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从14岁开始趋于稳定,职业偏好和价值观在高中阶段也会变得更明确具体。因此高中阶段对学生未来成长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帮助其确立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和人生规划的关键时期。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面对新高考新形势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有效建立自我意识、职业规划意识以及职业社会观,可以说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