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海量阅读研究所 >> 浏览文章

课内海量阅读 人人皆可为之

来源:创新教育网 作者: 韩兴娥 已有0人评论  2016/8/23 9:40:14  加入收藏

韩兴娥为什么会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她碰巧选对了某种方法?当然不是这么简单。我们还是应该从韩兴娥这个人本身找原因: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到些什么?我想至少可以找到——

首先,韩兴娥有着非凡的勇气。现在回头看来似乎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刚刚开始实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在“一纲一本”一统天下的大背景下,在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还以为“教材就等于语文课程”的前提下,敢于向独霸天下数十年的教材挑战,无异于向已形成权威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公开宣战,这需要冒很大的风险,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为此,韩老师曾引用《道德经》上的这样一段话表明心迹:“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正是这种“舍身”的勇气,支撑着韩兴娥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己的教改实验。

其次,韩兴娥是真正热爱学生、想学生所想的老师。用她自己的话说,刚开始实验的想法很简单:为了应付考试,死抠一本教材,日复一日地背、抄、默,加上大量的习题与试卷,搞得学生身心疲惫、痛苦不堪,老师也疲倦厌烦,语文学习殊无趣味和幸福可言。教育究竟是在培养人,还是在摧残人?正因为有了这样感同身受的痛切,所以下定决心走上一条“背叛”的道路,哪管征途漫漫,风雨坎坷!“一切为了学生”,在韩兴娥的身上得到了最真切的体现。

再次,韩兴娥有着令人敬佩的专注与执著。韩兴娥所走的路,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注定要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韩兴娥的学历并不很高;尽管喜欢读书,但涉猎并不很广;实验前也并未研究过多少关于阅读的理论;许多带着学生读的书自己也没有读过,一些古代经典自己也不大懂。阅读她写的书我们可以知道: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带领孩子们读书,韩兴娥自己狠下苦功,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与历史作品,包括大量的古代经典,以及相关的语言文字、阅读理论、教育类书籍,厚积薄发,才使得她在海量阅读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游刃有余。为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她坚持做到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并通过邮箱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指导、帮助家长进入到孩子的阅读生活中来。为了保证学生阅读的及时巩固,每天都要制作大量的PPT,用于课上帮助学生背诵交流。为了让孩子们读到真正的好书,她利用休息时间四处奔波搜索,“上穷碧落下黄泉”,有时只为了寻找一本书的最佳版本……坚守吾道,心无旁骛,十数年如一日,用心之真切,意念之执著,其所以能成大业哉!

当然,从她身上我们还可以读到许多,比如她很“真”:公开课从来不试教,也绝不肯借班上课;有点天真,在班级人数超过60的前提下,还试图建设自己梦想中的“巴学园”;她还很随性,新华社记者来听课采访,依然可以一口气午睡到两点……一个体制内少见的活得那么率真、那么自我,却还那么潇洒自如的老师,真是叫人羡慕和忌妒!

我们都懂得成功很难复制,但至少韩兴娥是可学的,她离我们很近!不是吗?也许,我们只是少了一点点像她一样对学生的热爱,少了一点点像她一样打破束缚的勇气,少了一点点像她一样的专注和执着。

也许,我们不妨学着做一个韩兴娥式的老师?

因为我们很清醒地知道,我们其实都成不了于永正,也成不了魏书生。


0
0
关键字:课内 海量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