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杨银付:让每个儿童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作者: 杨银付 已有0人评论  2023/10/14 19:51:28  加入收藏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基础教育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同时,就基础教育阶段明确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这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让每个儿童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让儿童“有学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格局性变化。2021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8.1%,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4%。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制度体系基本完善、育人质量稳步提高,对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对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87.8%,全国所有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全国90.9%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含政府购买民办学位),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适龄儿童平等受教育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历史性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可以说,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热、“三点半”问题基本解决,普通高中资源少、班额大问题明显改善,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教育系统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积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以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学校一体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智慧教育数字化、学生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乡村幼儿园建设,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实施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对乡村教育引领带动作用。坚持特教特办,健全普惠保障机制,推进适宜融合发展,从而促进全纳的、高水平的教育公平。

二、让儿童“上好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系统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先后出台普通高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着力发展素质教育、培育核心素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改革和完善高考、中考考试招生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1—2022年,教育部等部门接连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着力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2018年,我国京、沪、苏、浙四省市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的针对15岁学生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我国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3项科目在79个参测国家(地区)中均排名第一。该测试旨在比较各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学科教育质量,这四个省市虽然不能代表我国的整体平均水平,但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有部分省市的教育质量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系统要持续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体现培养目标,进一步体现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优化结构,进一步体现教育规律;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注重立德树人,进一步注重学思结合,进一步注重知行合一,进一步注重融合教学;持续深化评价改革,进一步突出综合评价,进一步突出形成性评价,进一步突出增值性评价,进一步突出评价结果运用;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坚持上下联动,进一步坚持协同育人,进一步坚持放管结合,从而加快构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

三、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要努力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撑个性化、创造性学习的人才培养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注重育人为本,让学生在多样选择中培育创造性。关注学生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亮每一个孩子的人生梦想,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优势潜能,给孩子更多的发展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感受教育的滋养、教育的力量、教育的快乐、成长的快乐。注重学思结合,让学生在主动发展中培育创造性。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体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要我学”只能成小才,“我要学”就能活力迸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成为常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注重知行合一,让学生在敏于实践中培育创造性。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让实验课、实践课、活动课成为常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和体制机制,形成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改革“指挥棒”,让“指挥棒”指向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后服务质量和作业设计质量,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如果在教育的入口处努力做到“有教无类”,在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的出口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这就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40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广大儿童,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等也从多方面关心基础教育,支持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鼓与呼、研与行。

智利诗人加布里拉·米斯特拉尔说:“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等待,但孩子所需要的东西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型,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心灵正在发展。我们不能对他说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与全社会一道,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广大儿童,共同做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努力让每个儿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者:杨银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