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当学校教育遭遇“自时代”

来源:《未来教育家》 作者: 李赠华 已有0人评论  2016/8/21 10:00:46  加入收藏

  自时代,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窘状?我始终认为,必须从课程入手!唯有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教师化”策略——下放教师“自课程”的权力,让他们在课程建设上当首席、做主人,真正享受源于自己的兴趣、特长而创生的课程生长之幸福,才能真正让教师重建职业的“精、气、神”和事业幸福感!事实上,我们细数一下真正让学生信服、成长,也让自己获得幸福感的教师,在课程建设上都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深圳育才中学的严凌君老师,独立开发青春读书课程,选编一套几百万字的读本,以课程的魅力引领学生讨论成长中的各种精神命题,深受学生喜爱。钱理群教授称“这一门课程、这一套读本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生命读本’”。

  自时代,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无疑为教师“自课程”开辟最广阔的平台和机遇。最近,我国微课程创始人之一、著名课程改革专家李玉平老师与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一起,将教师微课程开发提升到“码书码课”的全新平台上,为一线的普通教师提供了一条“自课程”开发与交流的快车道。所谓“码书”,即将微课程生成二维码,“码课”即通过扫二维码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码书码课”平台让教师“自课程”的流通、分享、展示、收藏变得尤为便捷、自主。可以预见,教师“自课程”,必将冲击传统的备课文化——开发微课程、共享微课程将成为备课的主任务;必将冲击传统的课堂文化——课堂的主旋律将是任课教师对若干微课程的重组、优化及学生自主对众多微课程的选择与互动。

  3.家长“自教育”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这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培育起来何其之难!

  随着“自时代”赋予公民的自由与权利不断增加,“孩子的教育我说了算”的教育观越来越成为众多家长的现实追求与心态写照。家长正在向学校、教师发起一场无声而激烈的“教育主导权”的争夺战!他们关注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涉及面越来越广。家长对孩子的“自教育”的觉醒与崛起,对学校教育而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鉴于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以及自时代基于“互联网+”平台各种教育信息的“头脑风暴”,广大家长接受先进理念变得“伸手可及”,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对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优化家长的教育行为,建设家庭教育文化,大有裨益。从这个角度上讲,家长,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也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优势资源之一。另一方面,严格意义上,中国的家长在“家庭教育”这个领域里,几乎都是严重缺失相关学习与教育的。我国从未对即将进入社会成家立业、担当家长的年轻人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指导。家长几乎都是生儿育女后“父母”角色的“自然升级”。法学概念“父母”与教育学概念“家长”等同起来。现实中,大多数的家长所拥有的教育观念要么是“家传式”,要么是“自生式”,良莠不一。如此一来,在“自”和“我”膨胀的自时代中,这种自视的“懂教育”,很大程度上将因为错误而更加错误,因为偏激而更加偏激!有数据表明,家长群的文化程度越高,往往对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压力越大!比如,教师年纪大,他们不满意,教师太年轻,他们会担心;教师教育严格,他们有意见,教师教育民主,他们也反对。甚至,联名要求换教师或留任教师有之,因不满意而强烈建议教师该如何如何教育,且要求进课堂协助教师的有之。从这一角度上来讲,这股家长“自教育”力量,对学校教育、教师教育教学都将带来莫大的阻力与压力!

  如此,家长“自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师教育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显得尤为重要,且不可或缺!从去年开始,我校开办“家长创客大讲坛”活动,一方面热情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到学校开设课程,邀请热心的、有时间的家长担当义工管理课程、组织活动。这不仅让学生拥有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丰富了知识视野,更让这些家长在课程的筹备、实践中深刻体验到教师的甘苦,感受到教育的不易。另一方面,我们定期举办“家长沙龙”活动,每次就若干个话题,让家长们的“自教育”在对话与冲突中相互借鉴、取舍与矫正,进而实现自我梳理与重构。

  4.社会“自平台”

  随着慕课、翻转课堂的诞生与推广,“教育未必发生在校园或教室”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教育与学习,在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发生与上演。因此,如果说自时代中家长向学校、教师发起的是教育主导权的争夺战,那么,社会就将向学校和教师发起一场关于教育的阵地争夺战。

  事实上,这种对学校教育权威的挑战,或者说是学校教育资源的填补,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除了传统式的线下培训平台,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社会化在线平台,免费的如作业盒子、一起作业网、为你读诗,收费的如沪江网、中国教育在线以及各种网校、云课堂,正在教育阵地战中奋力地开疆拓土。

0
0
关键字:学校 教育 自时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