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成熟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

来源:今日教育 作者: 李海林 已有0人评论  2017/2/25 9:15:49  加入收藏

  三、卓越型教师成长的几点思考

  大量的调查和数据都说明了二次成长是成为卓越教师的不二法则。二次成长成就卓越教师的关键点分别是读书、教学反思、课例研究、参加研讨会以及论著写作。

  下面,我将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为什么说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读书是一个艰辛的历程,持之以恒要有从生活的最底层崛起的勇气和力量,将读书作为生活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所有专业人士最经济、最直接、最快速的成长法则就是读书。

  读书又可以分为消磨时间的休闲式读书、认识事物为目的的学者式读书以及解决问题为目的的问题式读书。其中教师问题式读书有五步法:

  一是在身边找问题;

  二带着问题来读书;

  三在读书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

  四用这种观点、立场与方法来反思;

  五在反思中改善行动。

  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处方,可以解决你所有的问题。在洋泾中学我们“逼”老师读书。一开始,我在语文组里给老师介绍要读的书。中午吃饭时,我就去和老师们交流读书心得。一些老师没有读书,或没认真读书,在我面前一问三不知,显得没有学问,非常丢面子。过几天,我午餐时又去问老师,没有读书的老师非常怕我这个校长走到他的面前,纷纷低下了头。就这样我们读书的老师越来越多。为了鼓励教师读书,我曾在杭州西湖中租了一艘大船,让老师们在船上跟我读两天书,谁都不准下船。老师们都是非常讲面子的,讲面子也是一种资源。后来,我开始邀请著作的作者到学校,与学校老师一起交流,围绕著作内容敞开交流,最后是洋泾中学的语文老师最出风头,发言非常有深度,有见地。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学校的语文老师获得了读书的成就感,进而爱上了读书。 

  (二)教学反思是第二次成长的关键

  反思是自己看自己。反思的前提条件是把自己分离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进而构建一个“理想的自我”。用“理想的自我”为鉴观察、判断和评价“现实的自我”。

  教学反思有四个层次:

  一是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的普通反思;

  二是更专业的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反思程序;

  三是高级的教学诊断反思,包括记录、观察、切片、描述症状、同类相并、病理分析、同类病案检索、治疗等内容;

  四是最高级的反思,表现为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能力,能够做到对教学进行分类、能进行课案原理说明。

  (三)课例研习最有效

  企业管理者最有效的培训是撰写企业个案;工程师最有效的培训是项目实习;医生最有效的培训是病人会诊;律师最有效的培训是案件调查;教师最有效的培训是课例研习。课例研习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上课评课。上课评课的焦点在教师;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磨炼上课的技术;教师作为评课者,它的作用是对课堂技术的模仿。

  二是观课评教。观课评课的焦点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观察者,从他人的课上受到一些启发。

  三是析课评理。析课评理的焦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评析者,它的作用是实现从经验到“意识”的飞跃。

  (四)参加学术研讨会是重要契机

  卓越教师专业成长有五要素:学问(这是一个人的底子)、见识(决定一个人的态度)、才华(决定他人是否认识到你的价值)、胆略(能否把握住机遇)、品德(能把事业做得多大)。

  见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气度。陌生化情境为教师提供逼近自我的外在条件;在现场体验中获得巨大灵感;在学术平台上迫使自己承认己不如人,有利于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帮助教师体验成功;扩大自己的工作圈与交际圈,成就自己的发展舞台。

  (五)论著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台阶

  教师写作的实质是将默会知识向明言知识转化的过程。默化知识向明言知识转化的意义在于:固化经验,经验因固化而不断积累;促进反思,明言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提升知识层次,明言就是由个体知识到类别知识的转化;强化教师的成就感;有效传播,意会是手把手,明言是“心贴心”;明言可以寻找到学习共同体。

  卓越教师写作是“三个面向”的写作:面向自我(不是面向专家),给自己看;面向问题(不是面向命题),重视思考的程序;面向事实(不是面向理论),思考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教师写文章应该是六个环节的完整链条。第一步,观察你在实践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第二步,用理论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在哪里?第三步,从你对问题的实质的理解出发,你从哪一个方面入手开始对实践的改善?第四步,观察改善的结果;第五步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及初步的结论;第六步前瞻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然后,再一轮的循环,这样就进步了。

  教师写作应该是一种临床教学研究。从个案出发,做具体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方式,研究如何改善行动;用理论反思,而不是研究理论;聚焦任务,我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利用综合性的视角,不是单纯的认知视角;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0
0
关键字:成熟 教师 成长 规律 方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