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朱永新:未来教育要怎么变?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作者: 朱永新 已有0人评论  2019/11/21 15:21:33  加入收藏

三、学校怎么变?向何处去?

《未来学校》这本书中,虽然讲的是未来学校,但其实讲的是当下的教育变革。未来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谁来教谁来学,学校的形态到底应该怎么样,都做了说明。

第一,人类在教育方面的技术投入远超过商业、金融、工业等领域,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出现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的相关设置没变。

教育对技术的影响有三个层面:

* 工具型层面,教育成为技术工具,我们做PPT,我们做的点电话教学基本上是工具层面;

* 教学模式的层面,反转课堂、慕课;

* 教育的最高型变革是结构型变革,影响一个领域和体系的结构性变化,它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和革命。

我认为结构型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所以我提出学校要成为学习中心。传统的school变成现在的learning center,这意味着学生不再固定在一个学校里学习,而是跨越到不同的学校里学习。为什么研学旅行、营地教育那么盛行,它就是未来的学习中心的模式,而且未来的学习中心不是现在的学校转型,所有的教育机构都将成为学习中心。

今年年初,我跟美国一个著名的校长Larry做过一次对话。他告诉我,他的学校体系70%的时间已经不上课,在做项目式学习,而且事实证明,他的项目式学习远远超出了课堂学习,这对学生的后劲、学生到了大学的发展能力非常强,因为越往上人都是自我学习。

在《未来学校》这本书里,我提出了未来课程的构架,未来对现有课程降低难度、大量整合,把更多时间留给个人去构建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在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里发挥了多少作用?其实绝大部分发挥作用的是我们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建构的知识体系。曾经有个调查,询问世界各国的教育家:现在学校的知识体系你们认为要保留多少?最后得出的一个平均答案是17%,也就是说学校不用把大部分没有必要的东西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很痛苦,没有成功感。怎么办?降低难度,整合资源。

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新教育的未来课程体系,基础课程、生命教育。我们编写了一套生命教育读本,把人的生命分为三个维度:长、宽、高。

首先要告诉孩子怎么吃饭、喝水、睡觉,怎么保护自己、碰到灾难怎么应对等生活技能;然后在生命的宽度上,教育孩子要成为受尊重的人;人的生命还要有高度,还要过精神生活,要有价值和信仰。

我们提出了真、善、美。“真”的课程就是两门课:大科学、大人文。现在我们一部分人学科学,一部分人学人文,人文和科学是分立的,用大科学、大人文概念来进行整合的。有人说,你降低难度之后怎么培养面向未来有竞争力的科学家?没有关系,选修,个性化。人的自我建构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远远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些孩子没进小学就认识了两千个字了,或者拥有大量丰富的知识了,你还让他和其他的孩子一样零起点是不现实的。

未来一定会进入一个能者为师的时代,整个春秋时期的教师都是这个时代最有知识、最有穿透力的人才能做教师。由于未来的知识传输体系绝大部分可能是由于有人工智能的教师存在,所以我们的教师可能更重要的是偏技能、情感沟通、陪伴、指导、个性化发展,这是未来的教育。

四、怎样实现未来教育、未来学习中心?

当务之急要做的三件事是:

一是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平台;

二是建立国家学分银行。现在我们的考试只看分数,我一直说,只看分数一定选不出好学生。未来的身份银行能比较好的解决过程型评价,这样一个形态在国际上已经有样本;

三是改造我们的学校。未来学习中心一定是开放性、综合性的,有自己特色、个性的教育资源,不同的学习中心能相互建立联系,不规定在哪里学习、什么时候学习。

这就是我对于未来教育、未来学习中心的一个大的思考,谢谢大家!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