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志勇博客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16/6/26 11:01:06 加入收藏
  今天,将我关于语文教育改革的三个观点奉献给大家,并以王老师的教学案例来说明我的语文教育主张,其根本目的是想告诉大家:语文教育改革是时候了!语文教育改革必将是一个时代教育改革的先声和先锋。
附:教学设计
一、 对文本的思考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一) 对文本的思考
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用高昂雄辩的语言自觉地将宗教修辞与人们耳熟能详的爱国主义象征熔为一炉,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世界的预言和振奋人心的观念。这篇演说词,作为民权运动目标的精辟阐述迅速进入了美国语言和全民意识。
  (二)教学资源
  1、《独立宣言》(摘自《美国语文》,P158——P159,有删节。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版)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百度知道搜索)
  3、《葛底斯堡演说》[美]亚伯拉罕·林肯(摘自《美国语文》,P407。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版)
  4、《牢记勿忘》(摘自《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P752——P758,有删节。[美]威廉·曼彻斯特  著,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5、《寄自伯明翰监狱的信》马丁·路德·金(摘自何怀宏编《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P61——P78,有删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关于小马丁·路德·金之死》罗伯特·F·肯尼迪(摘自《美国读本》,P809——P811。戴安娜·拉维奇 编,三联书店1995年版。)
  7、《胜选之夜》(摘自《我们相信变革——重塑美国未来希望之路》,P203——P208。[美]巴拉克·奥巴马著,  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8、《在霍华德大学的演说》林顿·B·约翰逊(摘自《美国读本》,P791——P795。[美]戴安娜·拉维奇 编,三联书店1995年版。)
  9、《受苦与信仰》(摘自何怀宏编《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P105。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公民不服从》(摘自何怀宏编《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P16——P38,有删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为课前预习布置,7——10为课后补充)
课堂教学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
  学生回答:我被金的非暴力和平抗议的主张所打动。
  教师点拨:金的伟大,正在于此,他用灵魂的力量抵御暴力!
  学生提问:为什么金会有这样的非暴力和平斗争的信仰呢?
  学生解答:我想是受甘地的影响。
  学生解答:老师发的学习资源中,金在《寄自伯明翰市监狱的信》中引用《圣经》中话“爱你的敌人,祝福诅咒你的人,为虐待你的人祈祷”,金是个牧师,受基督教的影响。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参加集会的白人兄弟,你会被打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会,因为实现平等是《独立宣言》所承诺的,“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学生回答:追求自由是人类崇高的愿望,与所有的命运相通。
  教师点拨:民权运动中许多白人献出了生命。正是在黑人和白人的共同推动下美国国会通过了:
  1964年民权法
  1965年新的《选民登记法》
  1968年《民权法案》
  1972年《平权法案》
反对种族歧视已成为美国的共识。今天没有人敢公开挑战这一政治底线。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