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学校教育生态建设 >> 推荐阅读 >> 浏览文章

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学校发展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范国睿 已有0人评论  2017/1/10 14:16:42  加入收藏

 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6969 KB 下载次数: 次]
点击下载文件:范国睿报告课件 20161218  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学校发展.pdf

  2016年12月18-19日,在灿烂和煦的冬日,在美丽的东方古水城、英雄台儿庄,由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主办的 “县域/学校教育生态建设论坛暨台儿庄现场观摩”会议隆重召开。

  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作题为《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学校发展》的学术报告,范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为本次会议带来一场精彩而有深度的报告。

  一、 从生态学到教育生态学

  古希腊植物学家提奥弗拉斯图(Theophrastus,371-286BC) ,曾根据植物的经济用途或生长习性,进行分门别类;

  首次描述有机体之间,有机体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称为植物学之父。

   生态学一词是由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1834-1919)于1869年首次提出,并于1886年创立了生态学这门学科。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由“oikos”和“logos”两个词根组成,最早由博物学家索罗(Thoreau,H.D.)于1858年提出。•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Hawley, A. H.,  Human Ecology: A Theory ofCommunity Structure [M]. New York: Ronald Press,1950.

  19世纪早期,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1766-1834)注意到种群数量增大与地球食物供给能力之间的冲突,种群动力学获得了发展。

  人口学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没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线性速率(即:1,2,3,4,5,6,7等)增长。

  人类生态学

  人类生态学就是运用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研究主题包括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进化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与其他生物物种之间的关系,是一门源于普通生态学,并随着普通生态学发展而发展的基础理论学科(Bates et al.2010).

  作为一门特殊的生态学,人类学生态学是研究"人"这种特殊生物物种的生态学,重点研究人处于中心位置的不同组织水平上的生态(Kryazhimskii,2005),或与人类密切相关、受人类影响或受人类控制的生态系统Catton,1994).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人类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改造,开发和利用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在人类生态系统中,人类在同地球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存在和发展;人类构成了食物网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人类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地球环境保证并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人类必须同地球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

  人类生态学对人类生态问题的三中不同理解:

  生物学解释(biological interpretation),即用生物生态学得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

  隐语性解释(metaphorical interpretation),即用社会环境(制度和组织关系)代替自然环境来研

究人与社会环境关系问题;

  意识形态解释(ideological interpretation),即在生物与环境关系问题上赋予价值判断标准,以便规范人类的个人和组织行为(Freese,2001)。

  研究社会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科学。三方面研究

  (1)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着重研究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模式变化和空间组织等,即社会生

态学的社会学方向。

  (2)从社会生物学的角度,研究生物的社会行为,即社会生态学的行为科学方向。

  (3)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研究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这是社会生态学的人类生态学方向。

  二、考察教育问题的生态学逻辑

  三、为什么当下需要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考察教育与学校发展问题?

  观点1:人是发展的核心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

量所在。

——[美]马丁•路德

  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现代化达到何种程度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同现代性的关系十分密切。

——[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

  英格尔斯:现代人的素养

  1. 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

  2. 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

  3. 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

  4. 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

  5. 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率。

  6. 计划。

  7. 知识。

  8. 可依赖性和信任感。

  9. 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

  10. 乐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

  11. 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

  12. 了解生产及过程。

  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观点2 :基于信念、伦理、情感的社会生态机制

  “原来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并以乡村为主体的;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 ——— 法制、礼俗、工商业等莫不如是 …… 中国近百年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乡村破坏史。”

—— 梁漱溟: 《 乡村建设理论 》 ( 1937 年)

  熟人社会成员在待人、处事、接物时相互顾及面子、不亏欠人情,这涵盖一些特定场合的行为规范,包括仪式性场合中的许多情境,如生育庆典、拜寿、婚礼、盖房和丧礼等,也包括如日常互访、拜年和探望病人等非仪式情境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不遵守这些地方性共识或违反规矩,会被周围人看不起。

  单位社会的公共性

  单位制建立的目的是要造成一个“大公”的社会,由单位组织承载的公共性主要包括:

  传导意义上的公共性,即负责将国家政策性的社会资源配给传递给每位个体的单位人;

  单位所承担的社会公共义务;

  单位组织内部自生福利的分配。

  观点3 :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


  冲击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对单位社会的冲击,导致社会联结状态发生变化,形成“社会原子化”由此招致 ——

  个人之间联系的弱化

  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个人与国家距离变远

  道德规范失灵

  冲击2 :城市(镇)化运动

  村落文化的消失

  城市人际关系的恶化

  冲击3 :互联网+ +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网络既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疏离了我们的感情。

  在虚拟网络世界里,在因匿名而逃避责任和获得安全之后,可以表现出放纵和暴虐。

  四、教育生态学的视域下的学校发展问题

0
0
关键字:
上一篇: 张志勇:县域/学校教育生态建设的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