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学校自主发展研究所 >> 浏览文章

我的作业我做主--德开小学零作业探索发展历程

来源: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开小学 作者: 孟杰 已有0人评论  2016/4/3 9:56:48  加入收藏

  妈妈的感受:原来孩子学习的数学知识已经这么复杂了。以前总是埋怨孩子成绩不好,不用功,甚至动手,却不曾想过是不是我陪伴孩子的太少了。感谢数学老师给了我一次陪伴孩子学习的机会,以后所有的数学实践活动我都会陪孩子完成,把以前所有的遗憾补回来!

  看完后,秦琳脑海中回荡起一句话:“没有作业是表面的快乐,如何帮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快乐,才是快乐的源泉。”

在实验这一年,最大的问题就是:别的班级通过写作业巩固当天知识,那我们的学生呢?

  通过教研我们的办法是,利用最后一节活动课,语文数学老师同时到教室,有针对性的布置两科达标练习,学生边做老师边辅导,这样作业就得到了保障。最后六年级毕业考试,我们班成绩全年级第二,这是“零作业”带给我最大的惊喜。同时其他实验班成绩都保持不变或是稍有提升,这就更坚定我们全面推行零作业的信心。

  真正进入1-5年级推行零作业的时候了,所有教师都在质疑一个问题:回家不做书面作业了,能做什么?我们再一次相信孩子们,发放问卷调查后发现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太多了:亲子游戏、运动健身、做家务、阅读等等。可是新的问题来了,这也是很多家长反馈的问题:光说让孩子们健身、阅读、做家务,可没有计划性、指导性,家长没法监督,老师也没法检查呀?这个阶段还面对了很多社会和媒体的质疑,觉得我们搞零作业是一厢情愿,是令家长和老师更累的举措等等。这时候,学校及时召开教研会,所有老师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如何将“零作业”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会上主要就五个问题展开讨论:常规传统作业还要不要完成?不做作业,放学以后做什么?实践作业可以做哪些?实践作业如何跟踪检查?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最后各年级组针对本年级组学生年龄特点、喜好以及语文数学教材需求,编制了符合自己年级学生的《零作业指导手册》,在这本指导手册里对孩子的阅读、数学实践、手工、绘画、英语、家务、健身、养殖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指导意见,每周还要印刷《零作业计划单》,在计划单上有这一周学生需要完成的常规,比如语文的诗词诵读、数学的口算训练,还有实践作业的选择项,更重要的是有学生写收获的地方,更有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老师评价。另外创新作业呈现形式,如拍照、录像、读书展示、健身项目比拼等,做到有布置、有落实,这样就使得我们的“零作业”操作性更强。这一举措也得到家长们的高度认可,许多家长们频繁的在班级博客里发表言论“孩子第一次下厨房,真让我感动!”“我的孩子以前不爱运动,现在跳绳能跳好几个花样了!”“现在女儿每天晚饭后就看书,开学以来都看了一本多了!”家长们十分激动。

  在上学期宋官屯期末考试中,我校成绩依然排在前列,这让我们都明白了:学习成绩和作业多少是不成正比的。于是,今年9月我校1-6年级全面推行零作业。

  现在的德开小学,在开发区是人数最多,班额最大,活动比较多,但作业最少的学校,而成绩依然排在前列。更令我们欣喜的是,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现在每位学生都能有一两项特长,比如、乐器、朗诵、花样跳绳、空竹等等。在刚刚结束的全市小学生国学达人大赛上,我校学生取得了第一、第二和第七的好成绩,这都是学生课外大量阅读积累的成效。今年孟校长还为孩子们引入了足球、高尔夫、网球、街舞课程等,努力满足孩子们的兴趣需求。我们认为:“减负并不是简单的减量,而是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在“零作业”改革过程中,我们注重不断完善“零作业”的各项保障措施:零作业实施方案、教师积分制度、零作业展示制度、家长监督制度、家校合作制度。本学期我校工作重点是:强化高效课堂,设置书面作业自习课,培养学生自主消化知识的好习惯,以及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作业。

  “零作业”不等于没有作业,而是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作业来充实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这个举措还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肯定,今年9月份,市教育局副局长莫明峰同志来我校调研“零作业”,认为这是一件推行素质教育的好事,同时在《德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全市小学1--3年级推行“零作业”。这让我们感到三年来我们经历的所有质疑、担忧和困难都是值得的。最后,借齐鲁晚报周卫军老师的一段话和大家共勉:搞零作业既要有“吃螃蟹”的勇气和决心,也要有“一定做好的”细心、耐心和恒心,更要有“避免盲干,力争巧干”的教学管理智慧。只有这样,“零作业”的推行试点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并获得推广,否则,就只会成为试行学校、推行者的一厢情愿。 用这句话鞭策德开小学的“零作业”之路越走越远,也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同仁们愿能够参与到零作业实践中来,真正给孩子们一个幸福的童年。

0
0
关键字:作业 探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用大爱良知和担当精神呵护学生成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