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程同森 已有0人评论  2018/10/30 16:13:13  加入收藏

学习同样内容,该课程只使用了常规教学3/5的课时,每次测试,受试学生的得分率均在85%以上。以北京市十一学校2010—2011学年度的测试成绩为例。

山东参与这个研究的学校,学生学业成绩普遍提高。仅以2015年的考试结果看,桓台化学中考成绩在全县登顶;杏坛中学今年中考化学学科优秀率首次全市登顶;滨州北镇实验初中部保持全市第一;荣成实验中学初三年级的学年期末统考全市第一。荣成37中实验教师何丽娟所带的两个班期末测试首次全市第5,中考第七,由下游跃居全市上游。十多年的坚持,让我们看到转变学习方式学生学得高兴,学得积极,学得有效,应对中考不是什么难事。

学生之所以获得了好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1)恢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学生、教师的生存状态。

实验是以身体行动的方式参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亲临现场的,与学习对象双向互动的,最主要的它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它使我们认识到:学科教学只有为学生提供一种实践性的学习生活才能实现快乐学习。课程改革要从改变学生、教师的生存状态入手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开发了学生学习的本能。

学生动手实验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出自本能的生命活动方式。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本能,响应了学生的生命诉求,满足了生命的自主性、主动性、好奇心、表现欲、发现欲、成功感等基本要求,是符合学生天性的学习行为。看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每个人都会发现这才是学生生命的本真状态。

(3)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了好的化学学习生态。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断加剧教育生态的恶化。项目实验用动手实验这个办法把化学学习恢复到其原有的自然状态。

(4)三维目标在动手实验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统一。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以动手实验让“过程方法”目标得以实现,并通过其枢纽作用同时实现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动手实验将化学学习由“云端漫步” 回到“地上行走”,使化学学习接了“地气”,实现了少教多学、高效低耗。

(5)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

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成为学生科学素养的首要组成部分。

(6)实现学习由记忆到理解的转变。

主要的做法是①化学教学具有历史感;②化学知识生活化;③通过类比、比喻的隐喻手法使学习困难简单化;④通过画图、举例、解说、表演、操作等手段让“理解行为化”“思维可视化”。动手实验恢复了化学好教好学的本来面目

(7)合作学习已是学生自发行为;民主课堂成为现实。

由此我们才真正理解了科学大家们所说的,“实验教学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李政道)”;“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戴安邦)”绝不是一种夸大其词。

化学国家课标组组长北师大王磊教授在2016年11月21日在该项目实验研讨会荣成会议上说,

第一点,刚才我非常肯定的认同大家共同的判断,这个项目有非常正确而深刻的价值追求,因为这种价值追求立足于现实,立足于高远,他就可以突破和解决很多现实中的问题。

第二点,这个项目它选择了最为正确最为核心的道路,那么这个正确核心的道路是什么?就是做中学,通过实验学化学,让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这个是符合科学教育本质的,符合科学的本质的,也就是符合化学的本质的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在这个会议上同样表达了他对此项目研究的一贯支持和肯定:“今天快乐的启蒙化学这个案例再一次告诉我们,回到规律、依靠科学的教育是不可战胜的,是可以把孩子的升学与健康发展结合起来的。尊重儿童的天性,这是教育规律最本质的体现。我们掌握了这个规律,就找到了教育的制高点,就找到了教育的科学武器。”

2.《快乐化学》的创新点

(1)化学学习由空中回到坚实的地面,成为一种再生产知识的劳动。 

化学学习实现了由接受到创造、由记诵到实践的转变,变成为一种再生产知识的劳动。化学课堂演绎了三种“对话的实践”——学生动手实验与客观世界对话的物质性实践;交流讨论,与教师、同学对话的社会性实践;潜心思考,与自身对话的反身性实践。

(2)落实了快乐学习原则。

师生都能建立这样的信心:化学很好玩,化学很好学,学化学很快乐,过上了快乐的化学学习生活。

(3)重新诠释了什么是“化学启蒙”。

化学启蒙不是开启蒙昧,而是唤醒、启迪、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天赋本能、开启化学学习的“天目”。不只是知识启蒙,首要是学生自信、自尊、自立的精神启蒙。

(4)建立了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的教育生态。

教师和学生既是课程的消费者,又是课程的生产者;教学和课程融为一体,共同生长。

三、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的一点思考

1.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根本方向是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如果不能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不能转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科学教育就会变为桎梏学生身心发展的工具,科学(知识)就会变成奴役学生的力量。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一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生活方式。

这个生活方式就是再生产知识的劳动。在这种劳动中,学生发挥他的天赋本能,发展他的生命创造力、享受生命的成功。他的核心素养、生存意义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建构和生成。

3.校本课程开发要完成二大任务:

(1)构建再生产知识的劳动对象。

精选化学科学内容;按照化学发展历史的内在逻辑组织这些内容(这样的结构也是最符合学生个体的学习逻辑的);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这些内容用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包装起来。

(2)设计学生与学科知识相互“对话” 的活动方式。

如何让学生与符号形态的学科知识(客观世界)开展对话?如何让死知识活起来?如何发挥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素质的养成作用?

怎样让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然发生,无障碍进行?班级教学如何发挥讨论教学的对话优势?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教育。只有当学生以自身为教育对象的时候,那才是真实发生的教育。学生如何发生主体我与客体我的高质高效对话?如何由百思不得其解的焦灼转化为顿悟后的澄明敞亮? 

4.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教师发展的一个好平台

培训教师用什么做抓手(内容、载体)?用什么做平台?

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大多是对课程的理解力、实践力、创新力的不足造成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就是发展教师课程理解力、实践力、创新力的最佳途径。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需求是在课程层面。

结语

正如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所说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教学改革才能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快乐化学》校本课程正是这个过程的践行者。

0
0
关键字: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聚焦核心素养 编制指导纲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