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 高书国 已有0人评论 2017/4/21 16:54:08 加入收藏
二是健全完善普通学校基本投资标准。
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研究制订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2020年前完成生均经费基本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完整的生均经费标准体系,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建立更加完善的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保障国家重点需要和战略需求人才培养。
三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教育服务领域。
放宽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教育服务领域的门槛,鼓励社会资本以多元主体、多种方式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允许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服务公共科学研究、学术创新、开放共享的科学研究平台。通过PPP模式建设和运营,让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立项、设计、建设、运营和分配的全过程。政府与社会资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项目融资、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风险共担、互利共赢。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按同类公办学校生均教育事业经费的20%~50%给予补助。
四是建立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经费支持体系。
建立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和保障机制。在终身学习经费筹措和使用上,实行规范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合作性的风险共担机制、透明的监督评价机制,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等方面共同分担、利益共享。促进地区建立与企事员工工资总额挂钩的终身学习基金制度,科学用好企业职工工资1.5%教育与培训经费。
五是加强教育发展薄弱环节的重点投入。
确定重大项目,加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遏制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差距拉大势头,率先在发达地区实现12年免费教育。加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在相关省区各重点建设好1~2所高等学校。2030年,实现西部各省区50%地级市最少拥有一所高等学校的目标。
4.中国教育走向“双向国际化”
中国是推进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教育国际化是全球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1)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中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留学生目的地国。
中国政府启动“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规模达到50万人次。2030年,达到100万人次,真正成为一个世界留学生大国。中国将在未来5年向600个重大海外项目提供支持,并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为发展中国家培养50万名职业技术人员。
其次,以“一带一路”战略引领和推进教育对外开放。
发挥高等教育在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发挥沿线各国高等教育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增强沿线国家互信中的催化作用。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教育合作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以产业合作相关布局、项目作为合作办学的着力点和方向,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各国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最后,进一步完善国际教育政策,促进跨境人口流动。
为适应中国教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需要不断总结成功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国际教育相关政策。让来中国跨境接受教育的外国人在住房、交通、医疗方面享有“市民待遇”。未来中国将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并有可能成为世界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和培训中心。
(2)全面参与世界性教育质量评估
世界教育质量评估项目,是一个国际性的教育质量评估工具,也是展示中国教育水平、质量与成就的重要平台。积极而有计划地参与国际三大教育评估项目(PISA,TIMSS,IAEP),客观评估中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的成就,努力改进中国教育发展的不足,调整教育政策。教育评估的国际评估,是未来中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是树立中国教育自信的重要手段。
(3)成为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一方面,中国要成为全球公共教育政策的重要制订者。
中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教育发展与交流进程,促进全球教育思想、教育体系和教育标准建设。
积极参与联合国主导下的全民教育政策研究与制订,结合中国普及义务教育、扫除文盲和消除性别差距的成功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培养和指导。研究制订服务地区教育与人才开发的公共教育政策,在区域性国际教育规划、跨境资格鉴定、学历学位授予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另一方面,中国要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中心。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教育国家,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学位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可以为想到中国学习的外国人提供有质量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到2030年,中国要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教育信息中心之一。未来中国,将会把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教育课程资源纳入教育发展议程。
5.全面提升中国教育理论与模式的影响力
中国教育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功的经验总结。从道路自信到理论自信,从制度自信到文化自信,是一个不断持续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征程。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路径的科学梳理;
二是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及其全球教育的深刻影响;
三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功的归因分析与基本经验;
四是深入开展东方教育思想的复兴、影响与竞争力研究。
这是中国教育学者的重要责任,必须提炼出真实反映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现实,具有普遍价值和意义的发展理论和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资学习、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路径。
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实现中国教育梦,必须增强中国教育的文化自信,推进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创新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新使命,也将是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作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