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教育家颁奖盛典 >> 乡村教育家 >> 浏览文章

用“‘和’文化”缔造“燕赵教育传奇---贾利民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任风敏 已有0人评论  2017/11/5 21:53:50  加入收藏

  组委会给贾利民老师的颁奖词:

代课教师起家,执着追梦

大山深处扎根,矢志不渝

“智慧教育”促师生发展,六道“和”文化绽绚丽光芒

默默耕耘,成就乡村教育之灵魂

永不服输,缔造乡村教育新传奇

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左  敏为乡村教育家贾利民颁奖

  主要事迹:


用“‘和’文化”缔造“燕赵教育传奇”

河北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校长  贾利民

我是一个穷山沟里的娃,一个高考落榜生,一个曾经的代课教师。我放弃了一次又一次进城和提拔的机会,在偏远山村的三尺讲台坚守了28载。28个寒来暑往,我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孜孜地追求,既有耕耘的艰辛,又有收获的喜悦。回望走过的历程,虽没有惊人的业绩,但在粉尘还未完全染白鬓发的伴随下,我留下了一件件值得留恋的记忆,收获了一串串值得回味的果实,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山区教育事业谱写出了新的篇章。

1989年,我以10分之差高考落榜。带着失落,回到了大山深处的家乡──河北省兴隆县陡子峪乡,做了一名初中英语代课教师。摆在我面前的,是落后的教学条件,乡亲们期盼的目光,和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我的心难过极了,我忘记了高考落榜的失落,内心只有一个信念:我要让这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去和城里的孩子一起分享外面精彩的世界!

我知道既然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个光辉的职业,我就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一切。于是,我立下志向:决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做一名合格直至优秀的人民教师!

但是当时教学条件很差,每天我面对的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和一本书。学校没有录音机,老师也不会发音,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说不全,更别提什么英语成绩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决心自费购买教学器材,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可当时,家里因为供我、弟弟和妹妹上学,已经欠了5万多元的外债,我每月代课工资只有88元,维持家里的正常生活都是难事,更别提置办教学器材了。尽就在我彷徨无助时,我的母亲对我说:“我去想办法!”她向街坊四邻挨家挨户去借,就差给人家跪下了,但他们怕我们还不起,委婉地拒绝了。没有别的办法,我和母亲卖掉家里的鸡蛋、牲畜和一些值钱的物件,总算凑齐了240元钱,买了一台录音机、一套英语听力磁带和一本英汉词典。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我投入了所有精力。白天,我虚心跟老教师求教;晚上,抽出时间走访家长,辅导学生,回到家里还要继续备课查阅资料,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第二天早上又得早早的赶到学校。

高强度的工作,精神上充满热情,但是身体却吃不消了。有一次晚上,我边学边练,不知不觉睡着了,床头的蜡烛烧着了床铺,满屋的浓烟呛醒了我,今天想起了还很后怕。但孩子们的进步很大,真让我高兴!经过三年努力,我带的第一届孩子中考时,英语成绩闯进了全县前三名,还有两个孩子考上了中专,这在我校还是首次,也轰动了全乡!我像自己考上了大学一样,第一时间冲进家里,趴在母亲的怀里大哭了一场,这是幸福的泪水,尽管那么苦、那么累,但真的值了!

0
0
关键字: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数学童话大王”---朱良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