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中小学德育会议 >> 经验分享 >> 中学经验分享 >> 浏览文章

四段一体,梯次渐进,实践德育序列化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冯秀川 已有0人评论  2016/12/3 8:07:35  加入收藏

山东省济南济微中学   冯秀川

  济南济微中学,是济南市为数不多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秉承“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济世明德,笃行于微”的校训,努力追求有效德育。结合九年一贯的办学特色,学校自2008年开始,积极开展德育序列化教育实践和研究,又在区教育局创建区域性“德育序列化工作体系”(2010年《关于加强德育序列化,落实有效德育的指导意见》)的支持和指导下,逐步确定了学校德育序列化的基本思路和行动路径,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研究制定了《济南济微中学德育序列化实施方案》,确定了德育序列化工作基本框架:学校德育纵向序列化,凸显德育教育的渐进性和全程性;横向主题化,凸显德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力争实现德育管理的网格化、德育工作的立体化和德育效果的最优化。核心是“四段一体”的序列化。

  一、“四段一体”,有效衔接,实现纵向德育序列化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实施本身就有一定的时序性、次序性,且要形成系列化体系,方能凸显效果。

  1、年级学段德育序列化

  一个人的成长,本身就具有时序性、发展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规律,依据不同年龄、不同学段身心特点,分层实施、有效衔接,形成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相契合的序列化工作体系。

  学校依据一到九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最终研究制定了“四段一体”(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学段,九年教育一整体)的德育序列化体系,并将德育目标、内容等具体分解到不同学段。

年级学段序列化体系中,基本实现:

  1)德育目标分解层次化。

  目标的分解针对不同年级学段,呈现明显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层次化特点,又体现出目标的一致性,符合学生成长中的由感性到理性、由感知到感受再到深入感悟等认知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2)德育内容安排递进化。

  同一主题内容的安排依据不同学段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全面、由浅显到深入等递进化特点,同时又保持着主题内容的延伸性和展宽性,以及一致性和连贯性。

  3)德育途径拓展网络化。

  围绕育人总体目标,学校通过学科教学、常规管理、主题班队会、学生社团、家校合作、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途径密切配合,形成比较全面、畅通、彼此互补的德育网络,共同实施系列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不同学段又各有侧重。

  4)德育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是学校德育评价的基本特征。德育序列化体系中的评价方式也凸显了学段的区别,小学部主要是“竞优争章”系列,7-9年级主要是“校园之星”系列,具体活动的评价又因学段、年级不同而有所区别。

  2、学年时段德育序列化

  每学年的德育工作,根据学期时段特点、教育重点并依托重大纪念日节点等,按顺序确定了每学期、每月的德育主题及相应的活动方案建议。这样,每学年的德育工作也呈现出一定的时序性和系列化特点,全面、完整、连贯。

  二、突显主题,拓展渠道,搭设德育实践平台(横向)

  1、为确保学校德育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学校有效德育的另一重要特点是横向主题化。根据中小学德育目标,学校确定了十大德育主题:

  1)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3)传统文化教育。

  4)安全与法制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6)理想与责任教育。

  7)诚实守信教育。

  8)环境保护教育。

  9)科学艺术教育。

  10)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活动。

  各德育主题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建议等,根据不同学段进行序列化分解,随学段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呈现出主题教育的序列化特点,使得教育效果持续化并逐步强化、深化。

  2、不断拓展德育教育渠道,搭设多种德育实践活动平台,确保德育序列化目标扎实落地。落实德育序列化目标的德育途径主要有:

  1)学科德育及校本课程、社团建设; 

  2)校会、班队会;

 3)日常行为常规管理;

  4)校园、班级文化环境;

  5)社会实践活动;

  6)家校共育;

  7)网络平台等。

  德育实践中,不断拓宽和深化各种德育渠道,并使之常态化、课程化,形成比较全面的、立体的网络化通道,确保了德育的实效性。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