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目标教学研讨 >> 教改论坛 >> 高中教改论坛 >> 浏览文章

新时期 新目标 新探索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郭宏城 已有0人评论  2016/10/23 10:33:00  加入收藏

  3、读书提高专业能力,通过研究《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形成新的目标教学流程。

  我在2015年暑假开始阅读:(美国)詹森(Eric Jensen) (美国)LeAnn Nickelsen《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一书,近两个月的阅读,让我越来越深刻感受到,这本书理论知识嵌入实践,浅显易懂;所介绍的策略和具体的操作量表,既适用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又对我们的班级管理、行政管理、甚至我们的生活管理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它会帮助我们理清工作思路,找到工作流程;能帮助我们发现教学环节的价值,还能告诉我们如何实现这些价值。为了分享学习成果,今年3月底学校成立《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读书小组,计划在2016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组织读书分享活动。参加人员有年级主任、学科主任、教研组长、教师等。现在初步形成了新时期目标教学的深度学习流程:分析学情,设定目标;预先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复习提问,激活先期知识;组织教学,获取新知识;深度加工,培养学科素养;检测目标,评价学生;设计作业,反馈教学效果。其中预先评估,营造学习文化;复习提问,激活先期知识及深度加工,培养学科素养等是对过去目标教学的拓宽或补充。

  4、教学流程中个别环节的强化解决——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目前我们的班级授课制度,是一种师生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团队学习必须形成有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而这一点老师们很容易忽视,所以需要专项强化解决。

  关于安全环境方面包括:让学生明白可预见的活动或日常事务和例行公事;教师对学生没有奚落,而是代之以大量的正强化;教师对全体学生都有着高度的期许;为学生提供许多让他们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想法的机会;做出恰当的改变让学生都获得成功;师生尊重彼此的差异和观念;学生感觉好像有平静的感觉而非被重压的感觉;在课堂上尊重和重视学生的长处;学生拥有多样的选择机会;定期举行庆贺和宣言活动等。

  这种积极的学习环境的营造还包括: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成功的合作学习体系、积极情感的氛围等。一些无形的、令人愉快的成分营造了班级中的积极情感。让教师明白: 您可以通过保持某种状态来改变您学生的情绪状态。您的举止影响了您与学生间的关系。积极关系的三个关键成分是(1)接纳——孩子是谁和位于何处,(2)联结——您对孩子的需要热切关注并且对孩子的需要十分敏感或有反应,(3)支持——尊重学生成长的自主权。积极、主动、归属的情绪状态,足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倾听、做笔记,并坚持不懈直至取得成功。如果没有这种内在动力或归属感,您就得没完没了地使用先行图解者或监控教学时机或考试。

  当我们反思教学实践时,我们会发现必须面对的现实:在学生关注以前,一切皆是徒劳的。因为情感驱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意义形成和记忆,也驱动了学生的决策、友谊、工作道德、班级成就、参与,以及学习的动机,所以要实现深度学习达成学习目标,营造学习的积极环境,被赋予了像不成则败的必要条件这样高的地位。

  高三年级是备考的关键时期,但是,如果不进行课程的整体规划,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形成持续的学习能力就只能是空想。

  5、技术融合学科教学,通过追求“双个性化教学”改变教学生态

  烟台三中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一直在积极关注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动态和趋势。通过两年多的探索,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双个性化教学。其目的是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学科组在所有教师参与下,形成学科资源库。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利用网络终端,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难度;而利用平台的大数据,进行学习分析,在教学资源极大丰富的条件下自动推送相关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学习,打造个性化学习和自适应学习空间。

  我们制定了实施方案,其中第四部分实施步骤如下:

  双个性化教学模式对于我校的教师来说是个新生事物,我们经过认真细致的思考,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最终决定将推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培训学习阶段:班主任承担主要责任,完成以下一些工作:(1)继续深入开展学生养成教育,以达到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愿望和投入一致的目的。(2)创设积极的育人氛围,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熏陶。(3)在高一师生中进行双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理念、流程、方法、注意事项等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会议、讲座、板报、资料、评说示范课等形式进行不间断的宣传、发动。(4)完善教学和教研基础设施。最终实现高一对行为养成的积极响应和教师对网络终端教学的认同,并积极投入这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来。

  实施开展阶段:组织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中学以致用,在高一九个学科全面推行双个性化教学模式。同时,学校要利用好教研阵地支持教师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做到边学边做边总结、边教边思边完善,使师生双方都能熟练应用设备并提高教学效率。确保80%课时使用平板教学,要求实验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平板教学课。各学科初步形成几种平板教学课型。

  交流推广阶段: 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各种问题,这与我们的学生、教师、教学设施、课程资源等客观因素有关,也和教学理念、思想观念、育人标准、教育目标等主观因素有关。我们要依托教学实践过程,立足于学习实践双个性化教学模式,并树立双个性化教学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教学模式的思想,通过和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先进学校交流、请专家来校一起研讨、甚至外出学习等途径逐步加以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提高水平的过程,只有这样,双个性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才能逐步凸现。本阶段通过同课异构,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推进扩大实验班数量。

  反思总结阶段:在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解决了一些问题、突破了一些制约因素之后,必将涌现出一批在各学段、各科目上的优秀教师,示范课、观摩课将在更大范围开展,对骨干力量予以表彰。之后组织力量、群策群力,力争将推行双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扩大规模,在明年的新高一中全面推进,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新时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必将会通过目标教学中积极学习环境的营造以及双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形成,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以学科为载体,将“立德树人”融合到各个学习领域,形成学生自主发展,参与社会的核心素养。

         迎接21世纪变革,需要我们重新思考长久以来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大多数人不敢接受这种变化而固守他们所熟悉的东西。他们否定变革,嘲笑那些支持变革的人,不敢面对变革的先兆,否定考虑新思想,并且把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当成完全否定变革的理由。为什么呢?因为深入开展变革,改变我们长久以来的低效教学以及学校设计的方式很费力气、很累人,这相对更难。对于教育的今天,越是面对这种难,我们越是需要好好的体味扎克伯格之言:“在一定程度上,我相信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冒风。”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