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校联盟 >> 小学教育联盟 >> 浏览文章

杨世臣:让“理想学校”成就学生

来源:山东教育报 作者: 廉德忠 已有0人评论  2021/5/24 15:48:02  加入收藏

杨世臣富有激情,与他面对面交流,你会被他的激情感染。谈起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他激情满怀、眉飞色舞,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使不完的劲。他说,他要办一所“理想学校”,让每名走进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成为“读好书,做好人”的自觉追求者和实践者,让每名教师都成为既成就学生又成就自己的教育者。他说,这是他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一直在创办“理想学校”的道路上倾注着热情和智慧,并因这种倾注而快乐、满足。

2014年6月,杨世臣以新任校长的身份走进了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双语小学。

他接手的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上级领导当时对他的要求是,只要在3年内让这所学校招满学生就算完成任务。

这个“任务”让杨世臣“耿耿于怀”,因为他的理想远远不是让学校招满学生,而是办一所“理想学校”,让他的教育理想在这里落地生根。

6年时间过去了,他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学校确定了双语办学特色;学校当年就招生爆满,而后年年爆满。现在,他创办的和悦教育集团拥有双语小学、星光岛小学、五台山西路小学3所学校,有了4025名学生、231名教师,在西海岸新区形成了“品”字形发展态势,擦亮了学校发展的品牌。

这6年时间里,他做了什么?又是如何“圆梦”的?

让校训传递的理念“嵌入”师生精神

“读好书,做好人”是和悦教育集团3所学校的校训。

见过这条校训的人,都觉得挺“特别”——直白、通俗又极具教育内涵。

杨世臣去过很多学校。在一些学校,当他向师生问起校训时,教师、学生往往一脸茫然。一所学校的校训似乎只有几个校领导知道,杨世臣觉得这不正常,也让他深深地思考一个问题:校训是为谁设立的?

“校训最应该告诉学生的是,在这所学校读书、生活,乃至于将来走上社会,应该遵循什么。”杨世臣认为,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中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这所学校灵魂的最深刻的表述。“校训的表述不可太深奥,不能通过解读才能让人明白;正是其直白,才更靠近学生。即使刚入校的一年级小学生也能识其字、口能述,也能知其意、铭记于心。”

一切从学生视角出发,在杨世臣的眼里,也就有了一个个值得他去“精雕细刻”的细节,也就有了对校训表现形式的用心:“读好书,做好人”6个字镌刻在造型为一本打开的书本的石头上,安放在正对校门不远的地方,离地面不足30厘米,学生一进校门就能平视而见,充分照顾到了小学生的心理感受。

如今,“读好书,做好人”的校训成为学校的精神名片,承载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教育价值取向,也成了杨世臣建设“理想学校”的起点。

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读书,是杨世臣“理想学校”的“支柱”之一;像呼吸一样自然,则是他心向往之的读书境界。

“儿童的阅读首先应是愉悦的,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应该阅读属于这个年龄的经典书籍。”杨世臣认为,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正确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学校教育的使命。

基于这一理念,他倡导开展了“童心悦读”校本课程实验。

上午第二节下课了。在五台山西路小学教学楼的第三层,三三两两的学生走到离自己教室最近的图书室,从书架上拿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有的坐在书桌前开始阅读,有的做摘抄,还有的将书籍带回了教室。

在教学楼的每一层、每一个可用空间,都是这种开放型的图书室。里面安放了阅读桌椅、沙发,还特别安装了阅读灯。杨世臣说,每个楼层的书籍难易程度、种类都不一样,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认真挑选、摆放的经典书籍,学生可以随时、随心、随手取书阅读。

“3所学校的情形都是这样的。这个课间时间短,来读书的学生少一些;等到课外活动时,楼上、楼下各层都是学生认真读书的样子,那情景真的很让人惊喜!”杨世臣欣慰地说。

他为学生创造了“最自己的”阅读空间,引领学生喜欢读书、爱上了读书、痴迷于读书。

在“最自己的”阶梯化空间,不同年龄的学生能读到适合自己的经典;“最自己的”主题化空间,设置了红色传承和“影视阅读”专区;“最自己的”融合化空间,建有低年级阅读区、高年级阅读区和作品展示区、学生表演区以及纸质书架区、电子视听区。

学生喜欢“读生活”,学校就在“最自己的”生活化空间里设置了智慧养殖区、智慧种植区、智慧园林区。在这里,学生享受的是生活化阅读乐趣。

学生希望“读世界”,就可以走进“最自己的”国际化空间。这里有世界各国的“国旗柱”、电子阅览区,还有全球视频直播系统。学生在了解国际知识的同时,还能看到一些国家的实时情境信息。

杨世臣还与教师们一起为学生打造了“最自己的”目标化空间,在校园内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场景,设计了班级“和悦明星”版块和“最亮星星”版块。

“所谓‘最自己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阅读意愿和阅读习惯,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提供阅读场景,方便学生自由、自主、自然地读书,而开放性、随意性、自主性阅读空间,帮助学生把阅读变成了‘悦读’体验。”杨世臣解释说。

“我每天都有1小时的课外读书时间。我读了四大名著、《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还有《唐诗三百首》以及电影表演方面的书籍。这对我演好角色帮助很大。”星光岛小学只有9岁的学生侯正基出演过6部电影,是个“小明星”。谈起读书,他神采飞扬。

在和悦教育集团,有时间就坐下来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和习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如果说“最自己的”体现的是“个性化”阅读,而杨世臣倡导的“一日三部曲”则是独具特色的“统一”行动。

“晨诵”是学生到校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时间15分钟,内容有经典诗词、现代诗、优美散文等,教师与学生齐声诵读。每逢这时,杨世臣都要停下来,静静地感受琅琅书声带来的心灵愉悦。他说,6年下来,每名学生最少能诵读300首经典诗词,这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桶”精神食粮。

下午上课之前,还有“中午20分”午读时间,教师与学生一起静静地阅读经典书目。那种沉迷于书香的氛围,让杨世臣格外着迷。

下午放学之前,各班有一个共同的“科目”——师生共话一天的得失,有时还会请来家长一起参加活动。有的交流读书日记、随笔,有的谈读书体会,有的以舞台剧、课本剧等形式表演读书或生活片段……杨世臣将此称为“暮省”。

“三部曲”涵盖了诵、读、书、写以及表演等多种读书形式,像“一日三餐”,成为学生期待的“饕餮盛宴”,成为一道亮丽的“悦读”风景线。

让教师和家长的阅读促成“自我成长”

“我是专业阅读的受益者。这几年,我通过读书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2017年,我获得了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阅读激发了我的教学理想。我感觉上班很充实、下班很踏实。”教四年级数学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段丽说,“像校长一样,每天读书、思考、工作,有一个教育‘小理想’,脚下很有力量。”

在杨世臣的理想里,读书本来就应该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说,没有教师的专业阅读,他的“理想学校”就是缺少支柱的房屋,他的“梦想”也会失色很多。

教师阅读有多么重要?杨世臣把教师的专业阅读比作“短板理论”中的木桶,围成木桶的木板有四大块,即童书类阅读、学科类阅读、教育类阅读和综合类阅读,哪一块短了都不完整。

杨世臣创立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教师读书模式。在他的倡导下,教学反思、教育随笔、读书感悟,成为教师记录日常教育教学的最常用方式,也成为教师最鲜活、最生动、距离教育最近的写作。仅苗文芝、郭良晓、张俊慧等几位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文章就有10万多字。他提倡建立的教研组、学科组,校内、校际以及网络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加油站”。

而像段丽一样,通过读书成长起来、“脚下很有力量”的,是整个团队。近几年,学校培养出齐鲁名师1名、特级教师5名、正高级教师3名,省、市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9名,占教师总数的8.2%,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提高到16.8%。这样的教师发展成就令杨世臣颇感自豪。

他感到满意和自豪的,还有家长的阅读。

“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梦想,要通过正能量的传递来实现。读书,到底会起什么作用?家长为孩子展示出‘榜样力量’,孩子也必定会用行动来回答。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刻,也许在接下来的某一秒,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心里埋下‘种子’。”这是双语小学学生卢安帅的妈妈赵芳的亲子读书体会。

杨世臣主张通过读书活动把家长“拉”进来,让家长成为学校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带动、感染身边的亲朋好友,并且等学生长大、为人父母时,仍然能将读书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因为他知道,没有家长的阅读,他的“理想学校”就不完整,他的“梦想”同样会有短板。

在他的学校,新生入学第一天,为家长们办的第一件事是举办“晨诵、午读、暮省”讲座,向家长们介绍阅读和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倡议家长“先做读书人,再谈教育”,在家中“占一方地,腾一张桌,整理购置一些书,张贴一张读书表”,设立“家庭书房”,与孩子一起阅读、同享读书之乐。

不仅仅有讲座,还有“亲子故事会”,目的是指导家长学会如何给孩子讲故事。他倡导教师从经典书籍中提炼出问题,用“便条”让学生捎给家长,让家长和孩子具有共同交流的“密码”和读书话题,走进“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境界。

学校还举办“故事妈妈进课堂”活动,邀请优秀家长走进孩子所在班级讲故事。一个故事妈妈,带动了另一个故事妈妈;两个故事妈妈,带动了一批故事妈妈……

因为故事,家庭和学校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亲子阅读,家长们成为学校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

这是杨世臣最希望看到的生动局面。学生、教师、家长构成了“童心悦读”的完整“链条”,环环紧扣;而“读好书”作为核心要素,正一步一步让他的“梦想”接近现实。现在,他主持的“童心悦读”课程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特色课程,并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他的著作《悦读立人》也受到广泛关注。

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必修课”

在杨世臣的“理想学校”构想里,教学生学会做人是首要的。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3所学校的师生分别聚在一起,先由主讲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问题静静地反省一周的学校生活;接着,听一个关于爱的经典故事;然后,师生之间互行“致谢礼”,在结束一周学校生活的同时,期待下一周的更多精彩……

这是杨世臣特地为师生设计的全校性“暮省”仪式,爱是主题。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比如,学生上台表演小品、表演唱歌,介绍小发明、小实验等,让仪式充满了吸引力。”杨世臣说,教育是爱的艺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学校除了教给他们知识,还应该让他们有一颗爱心,一颗爱整个世界的心。

“暮省”是这种教育的载体,也是教育的途径。

在杨世臣看来,德育目标之所以有时难以落地,之所以成为很多学校的盲点、痛点和难点,都是“假、大、空”惹的祸。他认为,把德育目标定得小些、再小些,使之具有亲和力、更好评估,是最好的破解之策。

“难道爱自己、爱父母,不是爱人民?语言文雅表现的不是礼貌待人?”杨世臣将学校的德育目标体系确定为 “六爱三雅”,并在目标设定、教育活动、评价方式等方面,悉心地进行了打磨和设计。

他组建团队研读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相关要求归纳凝练为一级育人目标: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家乡,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简称“六爱三雅”。

在此基础上,汇集全校智慧,提出了二级、三级目标。比如“语言文雅”的二级目标是:话语干净,口齿清楚;看清听众,大方得体;言语文明,表达准确;真诚礼貌,谈吐优雅。

为便于实施,他组织配套编写了按年级每学期一册的《六爱三雅》《和和与悦悦的礼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3种“六爱三雅”校本教材。

作为核心课程的道德与法治课,更多地承担起了“六爱三雅”德育目标和内容的落实与传播功能,其他各学科教学也进行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实践探索。而举全校之力构建的入学课程、开学课程、升旗课程、节日课程、入队课程、选修课程等渗透了更多的“爱”“雅”元素,丰富多彩,情趣盎然。

让教育融入行动、融入细节

“德育目标的设定,是基础,是指向。如果没有载体、没有行动,目标就成了一堆废纸。”杨世臣为此琢磨了很多招数,进行了很多创新。

在双语小学校园中央,坐落着一块大型的“以爱育爱”校石,整体造型像一只大鸟在哺育小鸟,体现着人类倾心养育后代之情。在五台山西路小学,学生创意设计、家长捐建的智慧广场,成为连接学校、家庭和学生的“爱之彩虹”。在星光岛小学,遍布校园的经典影视雕塑,充满了“爱”和“雅”的元素。而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走廊楼梯、墙壁空间,各种富有创意的小景点、小设计静静地向学生传导着“爱”的信息。

双语小学二年级(3)班开展每周一天的“今天我当家”活动,学生在拖地、扔垃圾、摆碗筷的同时,坚持与妈妈拉家常、说趣事,一点点地、慢慢地体悟与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说起学生的“爱父母”表现,杨世臣的赞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杨世臣主张,每名学生在校期间都要轮流上台讲一次话,经历一个“大场面”,所有活动课程的主角都应当是学生。他说:“更多的学生一生或许就只有一次这样的经历,他们将来会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样一个舞台和空间,甚至会回味一生。”

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卖水果,做沙拉,开办文明小超市、跳蚤市场和游乐园等,体验劳动的欢乐与辛劳,学习创造和使用财富,提升爱自己、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每年一届的“六一教育大集”,成为学生的最爱。

杨世臣说,德育的重点在学校,而小学德育的根本在家庭。他领导下的学校,家长培训会、家长学校和家委会更多的是把“育人先育德”“劳动强德”等作为培训、研讨的内容。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大多是优秀家长育儿经验和“最美家长”“最美少年”的风采,家庭成为“六爱三雅”的实践场。

学生要毕业了,杨世臣亲手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送上美好祝福,以校长特有的“爱”与“雅”让更多学生带着“谦谦君子”“淑女风范”特质,走向未来。

《学生“六爱三雅”评价表》《学生“六爱三雅”美德行为习惯报告单》,由学生每天自评,同学、教师、家长每周一评,德育评价走向更多元、更精准。从“优秀”到“明星”,再到“榜样”,学生没有“及格档”,更没有“最差分”。

六年级学生张珈铭记住的是他主持五年级结业典礼时,处理一个突发事件给予他的历练;女生刁若兰到现在依然感恩在四年级体育测试“失败”时,同学、老师对她的爱和鼓励。

“心中有爱,谈吐文雅、举止儒雅、情趣高雅”,学生的特有气质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校车司机对记者说:“我给很多学校接送过学生。每次接送‘双语’的学生,我都感觉他们热情、礼貌、有气质,就是不一样啊!”

学生家长丁新伟说:“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让我感受到人生中第二次童年的乐趣,感受到童年拥有的简单又巨大的幸福。”

读好书,涵养的是学生的气质;“六爱三雅”则成为学生“做好人”的行动自觉。杨世臣的“理想学校”有了实在内容和独特标识,他的“梦想”也正慢慢地接近目标。

杨世臣,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双语小学、星光岛小学、五台山西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首届齐鲁名校长,山东省首批齐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项目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基地导师,山东省省定贫困村小学校长教师培训项目首席专家。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