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研究所 >> 浏览文章

在创新型学校文化系统建构中实现新的提升

来源: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窦娟 已有0人评论  2016/4/1 9:41:10  加入收藏

  进入新的世纪,面对变化的校情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多元化的思想文化价值观、不良社会舆论风气、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社会背景,我们凭着道德良知与社会责任感,积极作为,坚持以文化引领和决胜未来。制定了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创新型学校的办学目标;确立了“面向世界、着眼未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和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后又刷新为“以师生发展为本、为民族未来负责”);明确了培养什么人——具有“心怀梦想、积极进取、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精神、拥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的现代公民为培养目标。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创新强校(后又增“教师发展学校”)”的治校方略;强化思想引领,构建进取向上的精神家园,在坚持“理论灌输、学科渗透、环境熏陶、活动推动”的同时,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思想文化价值观主导师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并通过思想引领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决策、校长的思想转化为师生的心理认同、需求与自觉行动。

  我们自觉回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呼唤,积极探索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机制与模式,首创了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快捷模式——全员性课程化创新教育,形成了享誉全国的创新特色,创新已成为章丘四中学子的典型特质。我们与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合作,建立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验学校,为全国各地中小学培养创新教育师资,目前章丘四中的创新教育经验已在全国数百所学校落地生根。同时,积极建构“创新型校学校文化”大格局,建设了“集科技人文与生态于一体”的优美校园文化环境,有长达五百米长的科技画廊,有面积五百平米的科技创新基地,有两千多平米的校史展室,有占地百余亩的大型生态园林。积极建构培养创新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创新人格的育德修行课程,培养创新个性的丰富社团课程,培养创新方法与能力的创新教育课程,提供创新土壤与创新原动力的学科实践课程,提供学科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跑马场的学科教学五大门类。

  在学校办学中,坚持教师发展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永不竣工的战略工程,搭设由教学新秀、骨干教师、拔尖教师、首席教师与特级教师五级阶梯;引领教师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创新型教师与复合型教师;学校把教研教改作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育人目标的根本途径;设立突出贡献奖、杰出贡献奖与功勋教师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名师成长呈现出批量化、多元化局面。

  (三) 学校面临的发展困难与文化建设瓶颈

  1、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

  (1)虽然山东规范办学行为、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较大,但是,由于山东人口多学生多、重点大学少优质中学少的问题非常突出,民众的眼前利益(孩子升学)与民族的长远利益(需要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矛盾还很严重,再加越来越严重的短期功利化倾向,因此来自政府、社会、家长的升学压力仍很大,不少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也不敢保证,自己仍难以真正放开手脚办学。尽管学校开设的社团课程很多,开发的特色课程很多,但学生选择课程、享受校本课程的权利和机会受到很大限制。

  (2)生源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章丘四中有面向章丘全市招收的两个创新实验班,再加济南市重点中学的头衔,政府与社会对章丘四中的期待过高。而实际上章丘四中只有15万人口的独立招生区,区区这点人口难以支撑一个重点中学,人们比较学校又往往不看招生办法只比高考结果,因此,尽管学校积极探索与转换质量增长模式,收到了不错的成效,但学校背负的升学压力仍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真正从容办学,许多理念、规划与设想往往难以全部落到实处。

  2、学校文化建设的瓶颈

  (1)上位思考与顶层设计不够,还没有形成恰切、系统、富有个性、便于记诵的话语体系。

  (2)整体系统的思考设计还很不足,还很粗疏,还没真正贯通、系统。创新型学校文化的总体思考设计还明显不够。

  (3)在总体理念、精神、目标、思路的确立上,校长、领导成员作用发挥较好,师生的参与度和话语权还体现很不够,因此精神文化在成为自然支配师生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上还体现不够,学校与校长理念与师生观念信念的发展同步性不够。

  (4)对学校的文化传统研究挖掘提炼升华不够。在07年校庆前撰写校史和建设校史展室时,虽做了大量走访、调查、讨论与文物征集抢救工作,完成了校史续写与修改和大型校史展室(分图片展示和实物展示)的制作,但是总感到还挖掘提炼升华不足,没有组织更多的人参与到座谈讨论中来。更没有形成承传学校精神与文化的故事与人物体系。

0
0
关键字:创新 学校 文化 系统 建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基于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学习探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