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学校教育生态建设 >> 校长论坛 >> 浏览文章

适性评价引动学校教育生态变革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周晓琳 已有0人评论  2016/12/27 9:45:38  加入收藏

济南市天桥区宝华小学   周晓琳

  济南市宝华小学是一所2014年9月1日收入使用的新建学校。走进宝华的校园,就如走进一座小型植物园,多达百种的花木遍布校园各处,或挺拔秀颀、笔直粗状,或盘绕而生、姿态曼妙;或高大魁伟、枝叶参天,或低矮朴素、萌态可掬;或繁花似锦、一树灿烂,或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不同的植物因特点迥异而各美其美,因共生互利而恣意繁茂,这就是宝华校园的自然生态。

  其实,教育的生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努力为每一个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适合的土壤,才能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原来越好的自己!有了这样的期待与理解我们从一首清浅的儿童诗《我和小鸟和铃》悟得教育真谛,取其中一句“大家不同,大家都好”作为了学校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大家不同 大家都好”符合“多元智能”理论,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宝华教育对“人”差异性、主体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尊重、信任、欣赏。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了“适性教育”的探索,走近儿童、理解儿童,顺应天性、尊重差异,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推进儿童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基于儿童发展需要的课程整合探索,完善民主对话开放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构建富有宝华特质的温暖、友善的教育生态,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评价所具有的导向功能,使其成为引动学校教育生态变革的关键要素。只有树立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完整的“人”作为教育的教育价值追求,切实关注儿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引导教师逐渐摒弃教育功利,以从容的心态看待成长中的孩子,允许孩子循着他原有规律和特点差异化地成长,才能建立尊重宽容、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友善理解的教育生态环境。因此,我们仅仅抓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这一“牛鼻子”,借力教育信息化,建立起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适应儿童健康成长,与学校核心教育价值理念相匹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走过两年的实践历程,我们欣喜地发现办学理念逐渐从墙壁上走入了每位师生的心里,彰显于每一个宝华人的言行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变革,成为我们构建 “大家不同 大家都好”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的宝华教育生态的成功密码。

  一、评价内容的全面,给予教师长远宽广的教育视野。

  我们从学校的育人目标出发——“培养仁爱 求真 独立 大气的未来公民”,整体规划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即“培育公民道德、涵养人文情怀、启迪科学精神、练就健康体魄、参与社会实践、增进国际理解”,提出了宝华学生6项核心素养——“公民道德、人文情怀、科学精神、身心健康、创新实践、国际理解”,评价涵盖了上述内容。形成了“品德与行为、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科学探究、综合实践”六个评价维度。在二级指标的设定主要依据《中小学生守则》《各学科课程标准》《国家青少年体质监测标准》《学校选修课程方案》等内容,在各领域中一方面反复筛选与学校核心素养有关联的比较关键的培养内容。另一方面在具体指标的设计中既关注学生培养的共性要求,又尊重差异,为个性发展留有空间,分为基础性指标——各学段学生培养的共性要求;发展性指标——不同发展层次的孩子的差异化要求;特长性指标——鼓励个性化发展;奖励性指标——荣点币、乐学币等。

  同时我们借力信息化优势将评价的视野投向时刻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持续观察、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老师们都习惯性地将孩子们日常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小岗位履职情况都即时性地记录进系统内,孩子们也可以把自己各方面的取得的学习成果随时汇集到评价系统中,形成个人成长电子档案袋。而且每个孩子一套系统所有数据可以留存6年。比如,在“体质健康”方面,我们将每年国家体质达标检测数据纳入这一评价领域,学校和家长可以持续关注一个孩子六年中的体质、体能、视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引导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全面关注体质发展水平,全面关注身心健康指数。评价体系的建立,引导教师将关注的视野投向成长中的“人”,数据的积累和变化呈现出的是不断成长中的孩子,是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交相呼应的孩子,是与环境与周围的人发展着各种关系的完整的生动的人。评价内容的变革,使老师们拥有了从容的心态,静下心来探究规律,沉住气来扬长补短。于是,我们的孩子也有了一份童年自然成长的淡定与从容。 

  二、评价方式灵活多元,给予教师关注学科素养的视点

  多元的评价内容必然带来了评价方式的变革。以学业发展水平为例,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知识技能、反思改进等过程性评价占学科总评的60%,而期末试卷评价只占40%。所以,我们引导教师把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发展的功夫下到平时,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所以,期末复习时间再也过重的课业负担、挤占学生艺体课的现象。

  同时我们根据学科特性,立足学科素养,设计学业水平的评价项目与形式,引导教师逐步树立大课程意识,注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的评价项目包换学习习惯、识字写字、阅读积累、写话表达四个方面,其中又涵盖上课表现、作业情况、课内积累、课外积累、读书秀秀、我写我心多项内容。评价的变革引动是老师大课程观的构建,老师们再不会为了试卷的分数而反复纠结于几个基础字词,他们有序地安排着学生的诵读、朗读、阅读。每天早上,你会看到各个班级都按照教师的既定计划,或是自主阅读,或是积累经典,或是朗读课文;逢有空闲,老师们就会借助ppt呈现心仪的绘本,与孩子们共读共乐;图书馆里,无论中午还是下午,总有孩子络绎不绝的身影,在语文老师的倡议和鼓励下,图书馆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地方。

  数学学科的评价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老师便专门设立数学活动与实践评价项,考察学生的数学操作水平。以上学期的测试为例,他们通过动画片段,为二年级学生创设了熊猫阿宝带领功夫五侠闯关拯救乌龟大师的情境。孩子们三人一组,边商量、边操作,合力打开大石门、解印光明镜、勇闯夺命桥,而数学的对称、计算和称重等知识,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就在这样扣人心弦的游戏中一一测试。同样因为这种评价方式的导引,数学课上老师们更加重视动手操作,虽然摆小棒、摆图形是对一年级上学期小朋友常规的巨大挑战,老师们还是细化步骤,坚持日日训练。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语言思维、学习策略、语言文化,对于英语学习刚刚起步的宝华学子来说,提升英语素养,充分的听说训练是当务之急。因此,在英语学科的评价中,老师们加入听音跟读和朗读模仿。不单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充分听说,还手把手指导家长们利用“一起作业”“纳米盒子”完成英语作业。即将到来的圣诞节,两位英语老师还在策划英语派对,抓住一切能让孩子们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

  今年,我们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学习特点,开展跨学科的融合性情境评价——“魔法学院”,孩子们在漂亮的童话王国中,在魔法仙子的引导中,在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中,勇敢地闯过各个关卡,全面地展示了一学期以来习得的各类本领,拼拼音、识汉字、做算术、打节奏、画脚印、系鞋带、跳跳绳……收获了满满的魔法星,更收获了自信和快乐。彻底改变了期末一张试卷的考试评价方式。

  三、评价功能的深化,给予教师探索大数据下教育生态的视角

  1.大数据汇成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雷达图——让关注每一个成为可能。如何利用平台大数据优势切实发挥教育评价对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以及教育管理的诊断功能,实现评价系统在功能和价值上“再升级”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学期末每个孩子不仅可以得到系统根据过程性评价生成的各评价领域的素质发展清单,还可以得到系统自动绘制出的综合素质发展 “雷达图”。

  雷达图分析法可以全景式地呈现出每个学生在各评价维度的素质发展水平,显著的区分度体现出不同特点学生的差异化发展状况,清晰地展现出每个学生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有助于我们全面、理性、深刻地认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实现了学生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诊断。每学期孩子们得到的这份“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就像一份“查体报告”详尽而全面地呈现出每个孩子的素质发展状况。我们通过双向选择为每个孩子配备了一名的“成长导师”,导师们通过日常的了解观察课对素质发展水平的分析,为每个孩子们撰写出一份精准地诊断分析报告,并给自己的学生量身定制出更具针对性、更富个性化的成长建议,实现了精准评价,适性教育。阅读每一份《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冰冷的单薄的等级,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立体的、充满个性的成长中孩子,老师们以宽容的胸怀、发现的眼睛、欣赏的眼光、温暖的话语和满腔的爱激励着孩子们不断进步,努力做越来越来的自己。家长们感叹不已。

  学期末,我们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家长会。“小胖墩家长会”——携手食育专家,吃动两平衡。艺体特长生家长会——搭建展示平台,学困生家长会——提高兴趣,夯实基础 ;特殊学生家长会——探讨孩子的心理健康指导。编写假期课程,为不同发展层次的孩子开出假期课程菜单,成长导师提出建议,家长孩子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延续教育空间。

  2.大数据汇总分组数据,让关注群体差异成为可能。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汇集的 大数据为教师研究不同群体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差异性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比如,我们对男孩 女孩在“身心发展、自我认同、学业自信、自主能力”等方面的进行数据比对时,发现了同龄儿童在性别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男孩各项数据均明显低于女孩。老师们提议开设“性别课程”,将乒乓球、乐高搭建设做为男孩必修课程,满足男孩喜欢动手动脑、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活动中尽可能为男孩提供更多的参与展示的机会,增强男孩自信;适度降低男孩在“特长之星”“四好少年”等方面的评价标准,等待男孩成长。比如:本学区入学子女与外来随迁子女、接受过良好学前教育的儿童与直接入学的孩子,在习惯、品行、学业水平方面的差异一目了然。数据就是我们见微知著的工具,使我们从原来的模糊感性变得客观理性,为我们不断调整教育重点、教育内容提供了依据。

  3.大数据分析引导教师关注质量背后的因素。

  每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是我们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常规工作,但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因其汇聚的“海量数据”让我们的常规工作拥有了更多研究的空间和价值。与一般学校做“一分三率”的质量分析不同,我们结合过程性数据对语数英学科做单项分析与研究,包括学生学习习惯、识字写字朗读能力、课外阅读、解决问题、操作能力、口语表达等,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状况,树立大质量观。另一方面,教学研究中心还提取了网络平台中的学生“学习动机、师生关系、自我认同”的自评数据,从而形成了各班“学生发展动力指数” “课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等数据。再进一步的比对和分析中,老师们发现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认同度、师生关系都与学业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亲其师,信其道”得到了理性的数据证明。这些数据揭示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关联因素,让老师们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单要从课堂发力,更要从教育出发,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建设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老师,才会让孩子爱上学习!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