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学校自主发展研究所 >> 浏览文章

用大爱良知和担当精神呵护学生成长

来源:章丘四中 作者: 刘金水 已有0人评论  2016/4/11 19:04:34  加入收藏

  教师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思想文化价值观多元化,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也会包围、影响甚至侵蚀着我们;教学成绩的压力、学生升学的压力、学生教育管理的压力,也会消释着我们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和热情。但是,人是需要精神的,在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的今天,尤其需要精神。有精神在,才会经受住各种诱惑、考验和压力,才会真正体味到劳动创造的物质生活甘怡和高尚人格情操酿造的心理愉悦。所以,作为人民教师,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多元思想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不良风气面前,要坚持职业操守,保持道德底线,守望精神家园,做学生的导师和榜样,做社会的引领者和表率。

  境界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空间。教师必须站在面向未来的时代高度,提高思想境界。我们不能成为极端功利的追随者,不能为民众眼前利益所绑架,不能为高考中考所俘虏。诚然,盛行多年的应试教育,把民众眼前利益(分数与升学)与民族长远利益(生存与发展)置于了严重对立境地,教育严重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提高素质、育人为本的教育功能被异化为单一追求分数和升学,素质教育推进步履维艰。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时候,素质教育推行近乎绝望。然08年来山东“政府主导、区域推进、高中率先”的成功破冰,各省教育改革的迅速跟进,各级《规划纲要》的相继颁布,教育已进入历史的拐点,形势在急转直下,素质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不畏浮云遮望眼,跳出庐山看庐山。

  应试教育的盛行并非仅是高考之责,我们也不能希冀高考的改革能完完整整的体现素质教育,但不断改革的高考必定越来越符合和引领素质教育。我们的办学,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的一切工作和追求,不能唯高考马首是瞻。高考无法考察教书育人的全部,也无需考察全部,世界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高考去追求考察全部。相反,许多国家考的科目很少,一年还要考多次,录取时高考成绩只是参考之一,有的国家还只有学业水平考试没有高考(澳大利亚)。事实上,统一的一份高考试卷,无法考察千差万别的学生,分数的差别并不能完全代表各方面素质的差别、能力的差别。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一个人的多项智能间发展是不平衡的,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和潜能也是不同的。学生间的异质没有优劣只有差别,他为培养多元人才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社会行业分工是多元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教育是为社会运行和发展培养人才的,社会没有哪一个行业需要仅会考试做题的机器,考试训练出的千人一面的标准件,无法适应社会对方方面面人才的需求。我们要更新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加强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导,改变学生的成才观、学习价值观;要加大课程开发开设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与活动选择;教学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不拘一格,承认差异,扬其所长,尊重、赏识、鼓励、指导每一个学生,即使成绩不优秀,也要让学生有尊严、有自信、有温暖。

  我们要有道德良知和历史担当精神。我们是人民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在天天干教育、研究教育,我们应比一般人更懂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办教育,站在育人高度教书育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民族长远利益(发展)和民众的眼前利益(升学)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有机联系不可偏废的。我们要为学生升学负责,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负责;我们要为自己的教学成绩负责,也要为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负责;我们要为学校的升学率负责,更要为民族的未来和发展负责。这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几年来,我校秉持“面向世界、着眼未来、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和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研教改,发展办学特色,努力为师生发展搭设平台,学生成才之路越来越广,在全国重点高校自主招生中,章丘四中学生越来越倍受高校青睐,学生升学之路越来越宽敞,素质教育大道越走越宽的事实表明,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也会为学生升学开辟康庄大道。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