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 >> 浏览文章

“快乐的启蒙化学”学校特色课程研究研究报告

来源: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程同森 已有0人评论  2016/5/30 14:55:35  加入收藏

  9.2012年4月份在首届全国中学化学教育高峰论坛(成都)上向与会专家和代表做了题为《‘快乐的启蒙化学’——一个校本课程研究的报告》

  10. 2012年7月21日在上海“中学化学课题研究与特色创新交流研讨会”上介绍该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果,引起与会同行的很大反响。

  11.笔者应邀在山东师大、西安文理学院的国培项目培训班进行讲座,介绍该课程建设成果。

  11.笔者受邀去黑龙江、山东、青岛、威海、聊城、桓台、龙口、曲阜、泰山区等省、市县做过用实验学化学的讲座和公开课,也给北京市化学骨干教师培训会的老师们做过课程实施情况的讲座,课程成果得到广大同行的欢迎,很多同行不断来信讨要教材。

  六、研究结论

  1.新的化学启蒙教育应是“接地气”、“开天目”,在化学本能和化学科学之间搭桥。

  2.化学启蒙教育的内容应是一粒化学的“种子”。

  3.该课程能够实现化学的快乐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极大高涨,厌学成为不再。

  4.化学实验成为转变化学学习方式的突破口,是发展学生化学科学素质最佳途径。

  5.素质发展和成绩优秀是完全可以共赢的。

  6.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7.学生蕴含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学习的高效低耗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七、研究成果 

  (一)建立了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化学启蒙教育特色课程。在传统化学课程中增添了一个专注于启蒙性质、有独自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特色的新化学课程。

  (二)师生共同编写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化学启蒙教材

  为改变应试教育把课程“种子”全部磨成知识“面粉”的现状,该教材按照“化学基本观念统领、工具知识优先、通过五个‘内核膨胀期’以形成化学自学能力”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形成如下特点。

  (1)让学生掌握“行动工具、思想工具、语言工具”为启蒙化学核心任务,形成“宏观、微观、符号相互联系”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1-22节内容按照先宏观后微观再符号的顺序组织,23-32节内容按照微观、符号、宏观的顺序组织,形成两次循环的内容结构体系。

  (2)教材贯彻“先做后学”教学原则,具体设计了 “动手实验”“开口讨论”等手、口、脑并用的丰富学习活动,新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天性,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

  (3)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触手可及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化学倍感亲切、实用;尽可能多的采用比喻和类比,隐喻的手法使学生感到化学易懂易学。

 (4)把追求“识记”转变为追求“理解和智慧”,用不断深化的问题将教材内容组装成一只六级逐级升空的火箭。

 (5)按照化学历史发展逻辑组织教学内容,重演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6)教材通过使用“远方的风景”“行囊装备”“踏上旅途”“思想驿站”“清点成果”“为新的旅程做准备”等栏目,把化学学习演绎为奔向远方风景的旅游探险活动,用“过程方法”统帅“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编排体例。

  (7)图文并茂,大胆用图,语言生动活泼,甚至采用小品、相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课程内容。

  (8)把学生的学习成果编入教材。学生“化学想象力比赛”的获奖作品,像卡通画、小品、相声、戏剧、科幻等多达31件编入我们的教材之中。

  (9)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教材。详见关于教材对学生的调查。学生看到他们的作品也编列其中,真切感受到他们也是教材的创作者。

0
0
关键字:快乐 启蒙 化学 学校 特色 课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