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20/3/20 9:52:52 加入收藏
案例 5 抗疫行动——特殊假期里的“非常”成长
2020 年寒假,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假期变得不一样。在这个特殊时期里,歌尔教师开启了特殊假期的“非常成长”,集中表现在“五个一”上。
每周一次线上读书分享。学校按照教研组统一安排,周一语文,周二英语,周三数学,周四科学、道法,周五艺体技。时间统一排布,平台自主选择,各教研组或在教师微信群,或在 cctalk 上进行分享。有的分享书中的观点,更多地分享阅读带给自己的反思和下一步的行动。
每周一次读书笔记(心得)展示。各教研组明确阅读书目,提出要求,在各自的分享平台上,亮出每个人的读书笔记(心得)。有用思维导图的,有把笔记拍成照片的。开学后,学校会组织现场展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每周一次学科教研。老师全员参与主题探究课程、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开发,并在第一个阶段的网课中实施,得到了良好反馈。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数学融合探究课程、英语绘本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等,都在网络教研中得到解决。我们发现,比起常态教研,网上教研让每个人的思考更加投入。
每周一次“九点有约”。每周六上午“九点有约”,集中培训开学后的所有工作,包括防控疫情、教学常规、学生行为管理、班级管理策略、有效教学方法、班主任手册、学校三年规划与新学期计划等,开学的所有工作提前摆布,提前培训,开学后能够立即上岗。
每周看一部有意义的教育电影。学校统一为老师们推荐了电影,包括:《银河补习班》《坏爸爸》 《请回答 1988》 《少年的你》 《狗十三》 《三宝大闹宝莱坞》 《地球上的星星》 《嗝嗝老师》 《叫我第一名》 《放牛班的春天》 《美丽的大脚》 《凤凰琴》 《黑板》 《芳华》 《无问东西》 《一个也不能少》 《老师好》 《佐贺的超级阿嬷》 《热血教师》 《总统理发师》 《当幸福来敲门》 《误杀》 《一位母亲的复仇》等。这些电影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促进老师们对教育深层次的思考,老师们普遍反映这种形式非常好。
教师成长“五个一”行动,让教师在特殊时期实现了非常成长。静下来,去学习,向上生长,成为歌尔学校的常态。
案例 6 时事育德 德行育人
——歌尔小学开设抗“疫”德育系列课程
歌尔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里,如何利用这些书本以外的知识落实立德树人,使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认知国家大事、民族大义和人间真情,学会科学认知疫情、正确防护、平衡心理压力,歌尔学校围绕“时事育德 德行育人”的定位,开设了系列德育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每日一画,知“情”知“疫”
国家时时需要的是在危难面前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人。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争中,那些不顾个人安危、逆行奔赴前线的人,都是教育孩子的活生生的教材。学校坚持“每日一画”,有科普,有人物,有故事,通过每天的一张画报,宣传先进人物事迹,普及公益事业,宣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希望,每个歌尔孩子的心中,从此铸起一座精神景仰的高山,让他们朝着这个方向去攀登。夸美纽斯说,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让孩子们,一直和这个世界相通,晓时事维艰,视人间疾苦,懂人情冷暖,知民族大义。
二、“声”临其境,故事育人
从放假的第一天开始,歌尔小学部“小林校长”就用喜马拉雅电台录制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每天给孩子们讲一个中华传统故事。而疫情发生以后,他开始录制《歌尔小学故事之防疫群英谱》,讲述不为孩子们知道的抗疫人物事迹。校长更是给中学部的孩子们开启了网课《抗击疫情给我们的人生思考》。荀子说,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每个故事,都给同学们种下善与美的种子,并懂得模仿与赞美。
三、以“艺”搏“疫”,美丽人间
疫情是不可逃避的现实,但教同学们在凶险面前科学理智并转化成美育,学校可以大有作为。亲手做一张画,绘制一个防疫小绘本,也能清醒和感染一群人。美术组的老师们,把时事当素材,把“疫”不容辞、勇于担当作目标,带领全校同学为“国之逆行者”绘画。小学段孩子们绘画创作了《致敬逆行者》,中学段孩子们绘制了立体绘本《病毒,我不怕》。美术老师把美术化成了活生生的德育课程,让同学们懂得即使远离武汉,他们却可以绘画表心意、制图做贡献。
四、“音”你而“乐”,人间值得
日本幼儿教育协会的追踪调查表明,从婴儿起开始接受并喜欢音乐的孩子,长大了在品行上很少有劣迹,他们会变得更加善良和诚实。当下铺天盖地的疫情新闻也会让孩子们恐慌,而心中没有力量的人,是没有能力帮助别人的。音乐组的教师们,把德育融入到古典传统音乐中去,将当下的时事评论融入乐曲,加上亲自演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行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全民抗疫的当下,德育不应该缺席,当我们与时事同频,用视觉、听觉、艺术、情感等进行德育的时候,我们就走向了通往立德树人的大道。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