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差异教学研究所 >> 浏览文章

我们的孩子本姓“童”

来源:《新课程研究》 作者: 朱良才 已有0人评论  2017/11/1 15:32:44  加入收藏

——小学数学课程重构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学生的童年是一本美好而令人向往无字之书。打开她,你将走进一个充满无限魅力的广博天地:那神奇的想象空间、另类的思维视角、忘我的游戏精神、独特的精神哲学……无不向我们昭示着她的独特性与自立性。能和孩子打交道是何等美好和纯洁,而我却常常深感一种责任、一份期待。因为我需要思考:作为童年的见证者和引路人,身为教育工作的我们,究竟能为孩子们当下的童年生活留下些什么? 

【关键词】  小学    童话数学    课程

【正 文】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充满着天真烂漫,一切都是透明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在2500年前我们的至圣孔子就已经深知了其中的精髓,并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了。

那时孔子收徒讲学,没有现在宽敞明亮的大教室,一般都在自家院里或屋里进行,或孔子坐着,几个学生站着,或都围绕孔子席地而坐。

孔子非常喜欢音乐,以致“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韶》是虞舜的音乐,最为孔子所推崇,认为它尽善尽美。孔子在与学生探讨问题时,也总是让学生伴奏音乐。如中学已经学过的比较出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孔子问到曾皙“点,你何如”时,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说明在孔子问别 人问题时,曾皙一直在旁边鼓瑟伴奏。孔子就是这样经常与学生在音乐声中共同探讨问题。

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很多时候相对忽视了孩子们个性与爱好的存在,仅仅是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就这样,我们孩子的童真、童趣在教师的说教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孩子的童年过早刻上了“老气横秋”的烙印。

我们的孩子本姓“童”。那么,如何才能把我们孩子的童年还给他(她)们呢?以下就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探索:


一、以童谣模式进行课程重构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儿时的歌谣:“小黄狗,戴铃铛,叮叮当当到集上……”现在虽然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孩提时代老母亲教的童谣现在背诵起来仍然朗朗上口,我又把这些教给自己的孩子,他们学起来也是那么饶有兴趣,我总感到这种语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为此,我就用这个思路打造孩子们的童年,让孩子生活在歌谣之海,并享受美的教育熏陶!

关于歌谣的实例,在国内领域很早很早就已经出现,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是一本通俗实用的数学书,也是数字入诗代表作。《算法统宗》全书十七卷,广泛流传于明末清朝,对于民间数学知识的普及贡献卓著。这本书由程大位花了近20年完成,他原本是一位商人,经商之便搜集各地算书和文字方面的书籍,编纂成一首首的歌谣口诀,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成美妙的诗歌,让人朗朗上口,加强了数学普及的亲合力。

再如著名《孙子算经》中有一道“物不知其数”问题。这个算题原文为:“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还有民间流传的数学思维的歌谣,如“小湖寂寞出新莲,亭亭玉立三尺八,突然一阵狂风起,余留残卉一尺八,借问英才贤学士,水深几许在当年?”等都体现了学科与歌谣相结合的魅力之处。

在国外也有相类似的歌谣,如在印度学者婆什迦罗的著作中,也有这样一首数学诗:“素馨花开香扑鼻,诱得蜜蜂来采蜜。熙熙攘攘不知数,一群飞入花丛里。试问此群数有几?且把条件来分析:全体之半平方根,另有两只在一起;总数的九分之几,徘徊在外做游戏。”

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谣体研究方面仅仅局限在数学方面,但其他学科以及研究理论几乎很少涉足。

再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还处于散乱状态,大多是在某一点上的研究,没有系统性与条理性,更谈不上以课程的雏形呈现。

自1995年9月开始,我在自己所任教的巨野县大义镇中心小学实施小学数学谣体模式组织教学,经过三年的时间探索,感觉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学习兴趣都得到了相应提高。

从1999年9月份开始,我进一步进行大胆改进,即开始在五年级数学课尝试让孩子们自己编歌谣,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体验语言的美感,使我们的数学真正变得“好玩” ,并使数学教学得到了有益的学科延伸。为了使数学知识更加有趣,我还在数学练习中把练习的题目变成歌谣的形式。

1、知识点的渗透:

谣体模式的研究是建立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歌谣渗透的同时情境与知识并存。

如《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

开口对着大数笑。

要问小数在哪里?

顺着尖角便找到。

2、学习方法的渗透:

谣体模式的研究不仅把数学知识变成歌谣,而且在练习中也用歌谣的形式呈现,并渗透数学的思维方法。

如:

篮里装着几个梨,

妈妈出了一道题:

个数减三再乘三,

接着减三除以三,

最后得数仍是三。

篮中梨是多少个,

算对我再奖梨三。

此歌谣就是应用了倒推的学习方法。

3、审美情趣的渗透:

在谣体模式研究中,歌谣的呈现形式大都是以一个情境的形式出现,或故事情境,或活动情境,这样就相对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同时,还能增强语言的美感。

如《厘米、米》的认识:

1厘米很淘气,

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

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

大约就是1厘米。

100个我是1米,

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

要不一定累死你。

4、多元智能的渗透:

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学科谣体模式的研究就是在渗透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语言、逻辑、音乐、自然等各方面的智能。

0
0
关键字:孩子 本姓 小学 童话数学 课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