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刘金水 已有0人评论 2016/4/1 10:40:10 加入收藏
3.章丘四中的教育是丰富孩子经历的教育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丰富的经历作为基础。为此,我们把世界引入学校、引入课堂,把世界作为课程资源,构建丰富多样、满足选择需要、富有创新特色的课程体系。我们积极拓展学习时空,通过“对话型学本课堂”、学科实践性学习、开放性课题类创新、家务劳动、社区服务等,开创“书本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结合的崭新学习方式,让学生拥有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同时,我们认为,“没有活动就没有发展”。我们通过社团活动、大型节日与仪式、创新实践活动、管理体验课程等,真正让学生在活动尝试与选择中确立梦想,在项目研究与活动创新中强化担当。以梦想与担当来奠基终身成长,这不仅是对时代要求和国家使命的积极回应,更是育人实践的大胆探索,体现了四中人的教育良知与使命担当。
三、“梦想与担当奠基中国创造”的办学实践
基于“梦想与担当奠基中国创造”的办学实践是丰富多彩的,鉴于篇幅,本文主要从价值教育、课程建设、师生发展、保障机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加强价值教育,在尊重与引领中奠定人生底色
“梦想与担当”给人以力量与追求,她决定着人的成就高度与发展空间。高中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正人”先须“正心”,灵魂需要引领,才能找到高贵的安放之处。
1.加强顶层设计,把思想转化为行动
海伦·凯勒曾说,“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行。”[4]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但是思想到具体的行动是需要转化的。只有把“梦想与担当奠基中国创造”这一思想,与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等精神文化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转化为具体的目标与思路,才有可能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最终自觉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的行为之中。
“梦想与担当奠基中国创造”这一价值追求是对四中“以师生发展为本,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升华。学校以师生发展为本,而师生发展之本就是梦想和担当;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对中国创造的具体体现,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负责的有力阐释。
我们将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高水平实现“心怀梦想,勇于担当,乐观进取,善于创新”的育人目标。让“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素养规范落到实处,把章丘四中真正建设成为现代化、高质量、创新型全国知名品牌学校。
2. 落实立德树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
德育是一个以德化人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构建科学的机制,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才能产生精神成长的良好效果。
(1)突出全员育人
学校无闲人,人人皆育人。育人决不只是校领导的事,班主任的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一岗双责”,都有育人的职责与使命。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制,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充分挖掘课程的教育价值,在教学实施中相机诱导;教师要以身立教,率先垂范,做学生的精神标杆。职员要立足岗位,在管理与服务中育人,注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委会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
(2)落实全程育人
教书是育人,管理是育人,服务也是育人,活动更是育人,要把育人落实到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之中。工作与活动要加强设计,充分准备;活动前要加强价值引领,即明确任务与要求,更要清楚意义与价值,真正把国家的意志、学校的理念、教师的追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自觉悦纳,知行统一;活动中要加强观察与调度,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确保活动的圆满与育人的实效;活动后要认真总结,重视总结、评点与表彰。真正做到工作有始有终,把工作与活动过程变成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人格逐步健全的过程。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