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刘金水 已有0人评论 2016/4/1 10:40:10 加入收藏
②改变学习方式,建构“246”对话型学本课堂
近年来,我们构建了“ 246”对话型学本课堂。“对话型学本课堂”强调对话的发生,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是学习共同体在“对话”。
“246”对话型学本课堂:
“2”是把握 “两个关键”。即“学科精神”与“先进课程观”。这是教学之“道”之“魂”。
“4”是学本课堂的“四个特征”。即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多元对话、以学为本。
“6”是评价课堂的“六个维度”。即目标精准度、学案有效度、知识建构度、思维深广度、对话参与度、目标达成度。
“246”对话型学本课堂要强化“三确保”、“一意识”:
“三个确保”:确保连续足够时间的自主学习;确保连续足够时间的合作对话;确保连续足够时间的思维展示。
“一个意识”:发现和帮助不会做和做错了的困难学生的意识。
“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智慧与灵魂的成长,是需要自由天空的。“246”对话型学本课堂,旨在建立已有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桥梁,把学习、体验、探究的舞台与权利还给学生,让人文的高尚、科学的魅力、艺术的大美,诱发学生的好奇,在更多自主的学习体验中感受学习、收获与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找到自己的智能优势和最适宜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方向,从而激发深入学习与持续探究的兴趣与爱好,真正激活成就梦想的内在动机与内驱力,抱定长期奋斗甚至终身不弃的守望与追求。
(2)开创学科实践性学习,让学校教育“不再瘸腿”
天地大课堂,万物好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不是因为题目本身难度过大,而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支撑,难以实现知识学习的“同化”导致的。鉴于此,我校从2009年开始,在史、地、政、生、化等五个学科先后建立起书本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互支撑的崭新学习方式。
各学科依据课程标准,研制《学科实践性学习课程方案》,精心设计实践性学习专题与具体实施细则。每学期开始下发给学生,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选择一科的实践性学习。
如地理学科针对学生不辨东西南北,不知道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在太阳高度角、地方时等知识学习上出现困难的状况,我们就设置11个学习项目,组织了古月山考察学习活动,师生们发出了“上一百堂课,不如在大自然中走一天”的慨叹。还针对人口迁移的学习内容,布置家族人口变迁史调查的寒假作业,不仅引发了学生对家族兴衰及人口变迁的兴趣与关注,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激情。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发出力量”!
在全省高中校长素质教育培训中,我校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报告产生了极大反响。目前该探索已经立项为国家科研基金重点课题,山东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称该项探索为“中国教育的破冰之旅”。
( 3)创新研究性学习,提升“梦想与担当”境界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对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改变学习方式,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具有划时代意义。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落实“梦想与担当奠基中国创造”办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因此高度重视该课程的开设,并着力拓展其育人功能:一是充分利用其开放性、实践性特点,引导、鼓励、支持学生深入自然,走进社会,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体会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同时关注环境污染、关心社会问题,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二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丰富创新土壤、提升观察能力、发现创新课题、激发创新梦想的重要途径。三是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与方法应用到研究性学习之中,将之拓展成为《创造力培养》课程家族的重要成员,取名为“开放性课题类创新”,其价值定位是突出综合性复杂课题的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