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孔子教育思想与学校发展研究所 >> 浏览文章

“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

来源: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长 作者: 李成泉 已有0人评论  2016/4/13 13:40:50  加入收藏

  题记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如何建设我国全面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位中华儿女神圣的历史使命。“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

  那么,在我国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的今天,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何在?有人宣言:“人类社会要在21世纪发展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吸取力量。”教育能从孔子那里汲取什么力量呢?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探索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学校发展构想的缘起】

  说起“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这一想法的由来,主要源于我们对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的思考。

  我校创建于1908年,原名曲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百年的历程中,学校随着历史风云的变幻几经动荡,几经变迁。百年的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精神文化,学校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凡的业绩。五四运动时期,曲阜师范学校的《子见南子》案震惊全国,附小的师生积极参与;二三十年代,附小创造了办学的辉煌,炎培先生誉为“全国小学之冠”;抗战时期,附小师生随曲师校游击办学,参与抗战,留下一段宝贵的红色记忆;文革中停办后,学校得到万里同志的亲切关怀,得以复校,发展至今;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先生在附小任教,“山东四大教育家”之一的王祝晨先生曾任附小校长……在整理校史的过程中,我们每每为学校巅沛流离的辛酸往事而感慨,常常对先贤孜孜以求的精神而感动。在艰难的岁月里,曲师附小的先人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历经磨砺,在曲阜儒家地域文化的感染下,逐渐形成了“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我们附小百年文化的浓缩,也是支撑我们学校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当学校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面对辉煌的百年历史,面对前辈做出的不懈努力,我们在思考,我们应该何为?

  2006年,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后,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站在新的起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以《学校章程》为统领,规范了各项管理,推行“中层目标管理”,全面实施民主治校;研究制定《学校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打造成具有鲜明儒家文化办学特色的品牌学校发展目标,规划学校发展蓝图;实施“三驾马车” 带动战略,激发内部活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推行发展性目标教学,实施分享测评;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走进孔子》;加大资金投入,筹资30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优化学校发展环境,协调家庭、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学校发展等等。系列的改革措施收到良好的办学效益,2008年圆满举行了百年校庆,顺利通过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少先队规范化学校验收,如期实现并完成了第一轮的学校规划目标。当学校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发展到一定层次的时候,面对上级领导表扬和社会上的称道,作为学校主要领导者,不能停下思考和行走的脚步。当学校发展到一定的层次,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在思考,学校今后如何实现新的跨越? 

  三年前,我们就开始探寻学校的特色发展路子,思考学校发展的定位。我常常拿对人生的思考来想学校的发展,其实在很多方面二者有相通之处。某个人如果对自己人生“追求什么?做了什么?还能做些什么?怎么做得更好?”等问题有了认识和思考,那么,这个人是一个活得明白的人。人应该学点哲学,哲学的思维对人生大有裨益,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人是如此,学校亦然。学校也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追求,校长必须思考“为谁而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怎么办学校?”等基本问题。学校的教育哲学思维一旦形成并成为学校群体的共同追求,那么,这个学校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这个群体也必然是有力量的。当前,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主题。过度追求所谓的“名校效应”是没有出路的,名校最终将走向死胡同,特色学校将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中国这么大,真正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还不多,“千校一面,众人一法”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学校特色建设要有文化的支撑,学校文化的核心还应该在办学的追求上,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学校对教育的哲学思考。曲阜是 孔子的故乡,作为“儒学之源”、“儒教之根”的曲阜,以其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东方古文化而蜚声中外,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圣地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一所坐落于圣人故里的学校,我们思考,如何担负起孔子故里小学的使命、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0
0
关键字:孔子 教育 思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