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联盟 >> 全国创新教育联盟 >> 浏览文章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居家学习案例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20/3/21 8:59:11  加入收藏

案例6 “延期开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的时候,必须转变观念,打破原来以传授单一学科知识的模式,转为注重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以项目式的方式开展探究学习,以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继而促进孩子多元智能的发展,让孩子成为终身的思考者和创造者。

主题探究学习,需要的是为孩子提供真实生活的挑战,它不是为学科而学习,也不是为学科知识而学习,而是要把学科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地联结和融合,形成一个需要孩子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架构,在这一架构中让孩子“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造和表达自我”。

过去的这个假期,让所有的人都感到出乎意料。不光是中国人,几乎全人类正在经历着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危机。大家戴上了口罩,减少了出门,孩子的开学也进行了延期。面对疫情,全社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无数普通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守护着我们每人的平安,造就着我们这个国家的伟大。

教育即世界,眼前发生的一切,正是我们学习所需要的鲜活的教材,只要用心关注,用心体会和思考,这些无时无刻都在给我们所有人上着一堂真正的生活大课。正在告诉我们如何去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基于此,我们以“我们为什么延期开学?和“隔离期,我们‘隔离’不‘隔爱’”为主题进行了主题探究的架构。每一个主题,分别以五个探究性问题为引导,设计了具体的探究活动。

主题一:

主题二:

“新学期,为什么延期开学”这一主题,我们带着孩子们探究以下五个子主题:

1. 不一样的春节

2. 我们为什么要延期开学

3. 我们怎么保护自己和他人

4. 蝙蝠是大坏蛋吗

5. 大自然在说话

五个子主题的设计,由现象到本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这一灾难,看似是自然灾害,实际上是人祸。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孩子们会得到更为理性的认识。

紧接着的第二个主题“隔离期,我们‘隔离’不‘隔爱’”,我们将带着孩子探究另外五个子主题:

1. 隔离期,食物从哪里来

2. 隔离期,我们如何玩耍

3. 隔离期,我们如何关注疫情

4. 致敬最可爱的人

5. 如果下周正常开学,我们如何防止

这个子主题的设计,是由事件走向社会协作和人性体悟。2020 年的此刻,眼前发生的一切,如狂风巨浪一般一次又一次地冲刷着我们的认知,终将成为我们人生的大事件。而对于懵懂期的孩子来说,在主题探究的发现、思考和实践中,也必将获得一次生命灵魂的洗礼。

跨学科整合,强调教学内容的多元角度,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以服务于学习。我们在设计此次主题课程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一要素,鼓励孩子辨别、分析、综合、整合知识,超越学科的界限,加强对知识的长效理解,引导孩子评估、规划、运用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

我们在整个主题探究的设计中,分别整合了语文、数学、科学和道法方面的知识,如语文通过相关绘本的阅读,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通过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认知,同时适当积累语言。

数学:引导孩子在关注疫情的同时,学习数位的正确读法。


延期开学,为了支持各学校做好“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帮助孩子更好的居家学习,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联合网络办公平台,给予了我们在线教学更好的配合。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个人觉得单学科知识的教学,通过网络教学,还是有极大地局限性,它似乎演变成了知识的培训,而不是教育。而孩子居家学习,独立的空间,大段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给了主题探究学习更大的发挥空间。

我们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亲子学习任务单”的方式驱动孩子的学习。每天早晨通过直播与孩子一起达成一致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评估量表、探究学习资料包和工具箱,帮助孩子搭建好学习的脚手架,然后孩子就开始在家进行探究学习。其间,家长是孩子活动的助手,帮助孩子提供一些搜索资料的工具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进行小组的视频会议,分享各自的收获和困惑。充分信任和放手,反而为孩子创造了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空间,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发现自我,同时更能唤醒自我,成就自我。

当跨学科主题探究撞上了居家学习,给孩子充分的灵活的进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反而迸发出了奇妙的教育能量。某种程度上,它给孩子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真正地服务于每一个孩子。

我们的一年级小朋友在本次主题探究的第一次作业中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惊喜,以下随机抽取的几个孩子的写绘单,让我们看到了当让探索和发现成了学习的动力的时候,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小宇宙”。



未来以来,我们必须为深度学习而教,为孩子的终身成长而育。打破学科的界限,打破固定的教学时间和线性的评价模式,突破这些我们以往一贯遵守,现在看来却并非必须要遵守的形式主义,反而让孩子的成长更加精彩,因为教育者真正的工作应该是帮助孩子促进学习。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