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通往理想的学校,世上没有现成的道路,只有可用的“材料与砂石”,需要高屋建瓴的系统设计,实实在在的“分步施工”,一寸一寸的“铺路搭桥”。......
    2023-12-12 来源:第十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 我们一方面要去汲取孔子、老子,一直到朱熹、王阳明他们所创造的一系列宝贵的智慧传统,因为教育这件事情的特点,不是越新就越好,旧的未必坏。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赶快带领孩子们走向概念时代,或者说智能时代。这个时代的最根本特点,平克说有两个,第一个是它所培养的“未来人格”是创造者(creators)+移情者(empathizers);第二个是与之.........
    2023-12-12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 在教育强国的征途上,教师教育至关重要,因为“强教必先强师”。如果以教师作为“教育对象”,当下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始终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师德师风,在以此为根本和魂魄的基础之上,有四条实现路径至为关键。第一条路径,名家奠基。多年来倡导的教师阅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丰实和丰厚了教师的阅读积淀,但一直存在着根基不深、不厚、不专的缺失,导致阅读对.........
    2023-12-11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在教育界,大先生一直被给予很高的地位,是大家内心所敬仰的人。但这也导致大先生总是被用来尊崇,却很少被用来模仿,就更别说用来超越了。可是,一旦大先生成为不可超越甚至不可模仿的存在,那么越是伟大的大先生,就越会失去对当下教育人的引领功能,那些原本供我们攀登的大山,反而成了不可逾越的高山。尤其是对中小学校长来讲,如果内心没有一种对大先生心向往之.........
    2023-12-11 来源:中小学管理
  •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字。简单地说,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我们现在倡导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也是在构建一种教育新生态。  讲到生态,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自然、绿色、多样、和谐、自由等。那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不是一种和谐的样态呢?教育的各个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协同、相互关系是否理想呢?我们应该.........
    2023-12-06 来源:中国教育报
  • 随着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变成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教师们特别关心的。其中考试评价的专业性强,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高,一线教育教学要做好素养导向的考试命题及评价,需要从命题理念的转型开始,首先要读懂素养,才能做好素养导向的考试命题及评价,才能设计好命题流程,让命题精准指向素养和思维考察。......
    2023-12-04 来源:教研网
  • 为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2023年9月9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对全国教育工作者的问候祝福,肯定了广大教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的突出贡献。最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殷切希望全国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
    2023-12-04 来源:人民教育
  •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教师代表致信中,提到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
    2023-11-30 来源:全国教育局长高峰论坛
  • 基础教育是学习年限最长、学生规模最大的一类教育,是关系亿万家庭的重大民生,是现代国民教育的根基。办好基础教育,直接关系孩子们的成长成才,关系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关系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是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奠基的伟大事业。在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基础教育肩负着特殊而重大的使命。今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围绕“加快.........
    2023-11-30 来源:人民政协报
  • 欧盟委员会在1999年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并指出关键能力是“一系列具体的、可迁移的、对未来生活与工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技能、知识和态度。”综合而言,关键能力是指那些在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环境中,对个人成功和全面发展具有核心作用的能力。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已经向纵深发展,全球化、多元化和越来越依赖技术的赛博化成为信息社会的主.........
    2023-11-30 来源:人民政协报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